觀諸世界諸大文化體系,中國文化具有高度的人間性是許多人已體認的事實,因此,源自印度的佛教東傳中土後,會往人間性傾斜,可說是自然的結果。而禪,作為最具中國特質的佛教宗派,其由超凡入聖回歸超聖回凡,講求「運水搬柴,無非大道」,也就是這種發展的最深體現。
然而,雖說「道在日常功用間」,雖說「佛法不離世間覺」,但過去,從語默動靜、行住坐臥體認佛道,畢竟仍較屬僧院之事,而要將佛法直接貫連於世間諸般事業,並以此為強調重心,則還有賴於近世人間佛教的興起。
人間佛教會在近世大興,一則緣於中國內憂外患,使傳統山林佛教面臨嚴峻挑戰;另外,更甚地,還由於資本主義的思想邏輯、生活習慣已席捲世界,「該以何身得度,則現何身度之」的佛教自然得因應此種變化,在人間事業與佛法修行間作更緊密積極的連接。而當然,一個宗教文化的改變,仍有賴一些突出的人格,以此,就不得不提及星雲大師所創的教團──佛光山、所倡的佛教──人間佛教。
佛光山的信眾廣、事業大,但在這外表底下,更有它自己的文化特質作內在的支撐,而這特質可說完全源自它開山的宗長──星雲,因此,過去以這突出人格為對象的寫作乃不少,這些著作,或為媒體人士所寫,或為文化人所述,筆法、觀點雖各有所擅,然在親近度上總覺隔了一層,而如今,由滿義法師所寫的《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則不僅由親近弟子撰述,且在人格之外,焦點更落實在人間佛教──或至少星雲大師說法、弘化、為教、證悟的特質,由此乃能讓人窺及人間佛教──或至少佛光山行持、弘法的整體樣貌,因此,在人間佛教的理解上可以說就提供了一個有力的資料與敘述。
本來,在人間佛教的寧靜革命興起後,遲遲未有對人間佛教較完整的論述,不能不說是種遺憾,而這也是儘管信徒眾多、事業廣布,許多人仍對人間佛教持保留態度的一個原因,也因此,雖則弟子寫師父,總難免於立場的局限,但因事成理,這本較全面敘述星雲大師人格特質與弘法事業之間關聯的書,卻仍然提供了大家另一層次的認知,從而對人──星雲、教團──佛光山、佛法──人間佛教之間的有機關聯能有更深刻的領受,而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乃成為讀完本書必有的體會。
人間佛教講究「以用顯體」,《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不以狹義的宗教書籍面貌出現,就直接體現了這個道理,讀者在弟子寫師父的一般印象外,或更應從這角度來領略這本書。
■大師談人間百事 簡報檔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