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江都人,一九二七年生,十二歲時在南京棲霞山出家,禮志開上人披剃,並且在棲霞律學院、焦山佛學院等處參研佛法,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一九四九年春來台,曾主編《人生雜誌》、《覺世旬刊》、《今日佛教》等佛教刊物,並於一九六七年開創佛光山,秉持人間佛教理念,致力於社會、教育、文化、慈善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設百餘所寺院道場,佛教學院六所,以及智光中學、普門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以及西來大學。

一九八五年辭退佛光山宗長後,四處雲遊弘法。一九九五年榮獲全印度佛教大會頒贈象徵佛教界的諾貝爾獎--佛寶獎。一九九七年在義大利梵諦岡與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進行世紀宗教對話。二○○○年四月一日創辦《人間福報》。

曾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並為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永久榮譽會長,於佛教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發展以及推動人間佛教上,厥功甚偉!

著作百餘種,並翻譯成多國文字。

[星雲語錄]
 


禪淨應該互相包容,彼此融攝,這才合乎佛法的精神。

真正的佛教應該是教人如何解脫自在、如何獲得幸福安樂,如果缺少這些義理的弘揚與資生事業的發展,則佛教對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談判最重要的,要建立在彼此的尊重上, 不要把自己的利益繃得太緊,要耐心的協調、溝通、疏解;
懂得尊重、協調、溝通的人,才夠資格談判。

佛光會的發展固然要靠信仰的凝聚,更需要靠各種活動來充實內涵,因為有活動才有生命,有活動才有力量。

慈善工作雖然也能以物質救人於一時,但是物質的救濟有利有弊,而且有限; 法布施才是無限的,一句好話往往可以影響人的一生,使其終生受用。

要把幸福、快樂在當下成就,不必將希望寄託於未來,今生所有一切的行善、修持、修福,在現生就可以得到回報,不必寄望於來生而厭棄世間。

人間佛教以實踐菩薩道為修行,也就是以大悲為上首,以示教利喜為方便, 普遍饒益世間的有情眾生,而完成佛道,這是人間佛教生活的最極致。

慈悲惜緣、智慧開闊、禪淨戒忍、感恩發願, 是為人間佛法之真義。



Copyright© 1999~2024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文化/小天下/遠見雜誌/30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