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人的50條宣言
│ 維京人宣言•行銷篇
│ 維京人宣言•態度篇
│ 其他50條維京人宣言│
|
 |
←
時間的空檔拿來做什麼都行,就是不能追求效益。這是空想、傻想、讓心靈遊蕩、善待自己的時間。這是你滿腦子鬼主意最多的時候。常搭飛機的各位,放過你們的筆記型電腦吧! |
 |
←
一位維京人首領曾說:「做人要誠實,但也要緊握你的劍。」不上當受騙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人誠實,這是維京人的生意原則,但也別忘了提防對手出賤招。 |
|
|
 |
←
如果有件事讓商人避之唯恐不及,那一定是爭議,但如果你老走保守路線,常會把品牌弄得了無生氣。一點爭議就像黃金一樣有價值,所以,有爭議,太好了,如果你是對的。 |
|
|
|
維京人宣言•行銷篇
「沒有人會買瑞典的伏特加!」這個計畫還沒推出就知道註定會失敗。
1978年,六位來自歐美的大牌行銷顧問開了金口;他們以可靠的研究、行銷分析、消費者調查以及鐵錚錚的常識,支持他們的結論。這些常識的靠山就是他們來自高薪的職位。他們在大西洋兩岸花了數百個小時,緊盯著各地商店賣伏特加的貨架,最後他們鐵口斷定:
「沒有人會買瑞典的伏特加,忘了這件荒謬的事吧。」
瑞典葡萄酒與烈酒集團(V&S
Vin och Sprit AB)聽勸,畢竟他們是家國營的專賣廠,更何況這個國家很小,害許多人在地圖上都找不到。自1917年起,瑞典酒精飲料的生產與進口都由他們獨占專賣,僅有的一點點輸出經驗也是一敗塗地。
顧問團做出宣判後過了好些時候,酒廠的總裁林馬克(Lars
Lindmark)找董事長雅各森(Egon Jacobsson)一起請求董事會同意他們輸出絕對伏特加。兩人後來拿到一筆小得可憐的預算,還有人過來拍拍他們的背表示好自為之。當他們說在不久的將來公司一半銷售額都要靠絕對伏特加時,真是把人笑歪了。
我們很難在當時便看出這家公司會在國際烈酒市場上成為一咖,烈酒市場被大集團、幫派、多國企業所霸占。想做這件事門兒都沒有。他們唯一有的就是一種叫「絕對純度的伏特加」的產品。
在此一百年前,也就是1879年,「絕對純度的伏特加」在瑞典狂銷熱賣。到了十九世紀末的銷售高點,伏特加每年出口的總數略超過一億瓶。1979年它在瑞典慶祝內銷了一百年。
這項專案繼續推行。酒瓶經過重新設計,希望設計出有摩登外形,但也能延續五百年伏特加釀酒傳統的新酒瓶。這個小組在一開始做過多次錯誤的嘗試後,決定選擇一個改造自十八世紀瑞典藥瓶的設計。他們訂出行銷的主軸概念:他們只靠酒瓶與一份品質聲明,不打偶像、不訴諸幸福生活型態、但要帶點風趣。「瑞典製」幾個字則留在背景。
瑞典葡萄酒與烈酒集團瞄準美國市場,接著就尋找經銷商與美國廣告代理公司。他們沒有行情,被大經銷商拒絕。他們沒預算,被大廣告代理商拒絕。
最後是紐澤西一家小進口商卡里隆(Carillon),把它納入自己的經銷商品中,它所經銷的商品包括法國「柑曼怡香橙干邑甜酒」(Grand
Marnier),另外則是一些針對利基市場的產品。這家公司有六十個職員,老闆盧奇(Michel
Roux)是個古怪的法國人,竟看出瑞典伏特加有點潛力。
與此同時,剛在紐約設立辦事處的歐洲代理商TBWA接手廣告業務,有心把斯德哥爾摩這件小案子變成行銷大活動。他們也正想藉此一展身手,立足紐約,因此認為這個案子挑戰性十足。他們請來大衛瓦希曼公司(David
Wachsman and Associates)推動公關業務,爭取媒體做評論報導,讓有限的預算撐得久點。
接下來的二十年,絕對伏特加開創了行銷與公關新局,在二十年內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地方伏特加,變成世界第三暢銷的烈酒品牌。絕對伏特加是史上打造品牌最成功的經驗之一。它的成功是靠打破許多基本的品牌行規:
•必須要有龐大行銷預算。絕對伏特加沒有。
•心要大,要向大眾市場打廣告。絕對伏特加只是有限度的使用專業雜誌的平面廣告。
•產品在架上一定要搶眼。絕對伏待加的酒瓶透明清爽、不貼任何紙標籤。
•注意競爭對手的每一行動。絕對伏特加基本上不理會競爭對手。
•利用名人與生活型態的訴求。絕對伏特加除了酒瓶什麼也沒有。
•吃定消費者傻。絕對伏特加的用語睿智。
很顯然,絕對伏特加的行銷手法新穎而不同;而不那麼明顯的是,它只是一幅圖畫的一小部分,許多斯堪地那維亞公司以同樣的布局,成功打造品牌。
一個模式儼然成形:一個亟需被界定的方式。
快快起草維京人宣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