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380
網站特惠價:323(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自 序】一個建築人的使命   尹衍樑

   常有人問到,我的專業是企業管理,而且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博導,為何要花費這麼多心力在土木建築技術的研究上,似乎認為我是不務正業。其實我栽入機械工程相關領域的時間,不僅遠早於我開始接觸企業管理的理論與實務,而且浸潤其中從未間斷。應該說在我企業人的外表下,一直流的是工程師的熱血。

   我與工程的結緣,起始於孩提時代。我從小在紡織工廠裡長大,經常看著建築工人砌磚蓋廠而不亦樂乎。十歲時還曾利用剩餘的磚頭,蓋了一間1.5平米的狗窩,開始享受自己的工程成果。求學階段用於學習工程技術的時間,更未少於以此為專業的學生。26歲的時候,便以自身所學創立了以生產大型染整設備為主的機械工廠,製造許多的巨型染整機器,取代在當時極其昂貴的進口設備,並因此在1978年獲得台灣的傑出青年紡織工程師獎。

   同年,我創立潤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開始購地興建房屋出售,正式加入房產開發的行列。不久,我便發覺台灣的營建業有幾個奇怪的現象,首先,是所有的專業技師,無論是建築師、土木技師或結構技師,都是以工程費用的百分比,作為他們收費的標準,也因此缺乏提升效率以降低工程成本的動機。其次,是各種技師間不懂彼此的專業領域,致使工程的規劃、設計與施工之間經常出現矛盾,造成工期拖延及成本浪費。再者,台灣經濟逐漸發達之後,技術工人的工資急劇上升,但工作態度卻不似以往的勤奮及努力。加上工安事故頻傳,工地的意外死傷增加,使得既辛苦又危險的建築工作乏人問津,造成人力嚴重短缺,導致工程的進度與品質均難以控制。有鑒於經營房產開發的不利因素增加,我在1980年成立了專屬的施工團隊,來解決上述的各項難題。隨著建築師、土木技師、大地技師等專業技師的加入,我們在各項工程的規劃階段,便著手進行整合,以期減少各系統間的矛盾,進而達到提高效率,縮短工期的目的。

營建業技術要靠研發來提升

  經過此一整合後,我們的工程在設計與施工上的品質大幅提升,並屢次在競賽中獲得大獎。但我也逐漸發覺,傳統建築技術仍有其先天上的限制。為尋求進一步的突破,乃在十年前開始轉向歐美各地尋求適合台灣環境的新工法。爾後於八年前在芬蘭找到預鑄工法,並將之引進台灣,同時為了順應台灣法令及技術條件,逐步加以當地化。惟初期仍有成本高昂以及熟練度不足,致使無法有效減少工期等問題存在。但在經過不斷的研究及改善,以及自動化機具的開發,將工業化的理念引進建築工程後,終能達到降低人力需求、縮短工期,並使成本穩定,品質提高的目標,其間許多研發成果還申請到多國專利。

   建築業相較於其他產業,是偏向守舊且很少著重研發的。以汽車製造業為例,其百年來的生產技術突飛猛進,讓製造成本不斷下降,品質與效能越見提升。今天的汽車業已成為一跨科技的產業,涉及材料、電子、機械等不同的專業。營建業與汽車業同屬於提供空間的製造業,前者提供的是固定空間,後者則提供移動的空間,因此營建技術也應該可以經由研發而得到提升。

   營建業的天職,在於提供消費者好的房子。本書嘗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讀者瞭解什麼是良好的居住空間,據以判斷一間房子的優缺點,為此特將艱澀難懂的工程術語及設計圖說,化成簡單易懂的漫畫或圖解。在此轉化的過程中,有許多文筆不通,以及思路不順之處,但期能拋磚引玉,求得各方專家學者及同業的指正,以作為進一步努力的方向,正是所謂「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建築史上,人們只記得那些偉大的建築是何人設計的,鮮有人提及是誰蓋好的。然而自古以來,建築人的使命一直是神聖的,最後謹以杜甫的詩句與同業共勉之: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