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從味蕾下的臺灣看「舌尖上的中國」
名家推薦序
 
名家推薦序

 

《舌尖上的中國》一書,比記錄片更適合放在手裡慢慢翻讀,讓人們的目光可以隨意停留在書中流淌著汗水的小農民做出的百姓食,不管是手捍麵、小磨年糕或點豆腐,我們的口福有賴這些勤奮勞作者延續千年的手工傳統。

記錄片讓我們驚嘆,這本書卻能幫助我們沈思,書中呈現的不只是各地的美食,更是中國天地人一體的飲食哲學,從對四季時令食材的尊重,到各式泡漬糟醉腌腊霉燻的時間造化藝術,以及中國廚房中最奧秘的火候境界,從這本書我們學到的不只是菜譜,還是烹調的心靈追求。

 

  

這本《舌尖上的中國》,就是一本舌尖上的鄉愁,不是用餐廳大菜來誘人,而是用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村莊的縮影,來訴說食物的故事。 最微小的最貼近人心,因為那是時間、空間與人交織醞釀的真實風味。看這本書的食材與故事,總會讓我對照台灣城鄉各地的食物與故事,都是一樣的平凡,卻勾起思緒,揪緊心頭。

《舌尖上的中國》、甚至是台灣在地許多飲食書寫,都將食物的焦點拉回到地方。這是一股風潮,不是懷舊,而是回到人與土地的初衷,重新深索我們的未來。

 

 

 

《舌尖上的中國》歷經浩大的田野調查工程,結合眾多人力與智力,透過極具創意的分類命題,撼動人心的鏡頭語言,還有那些在山澗水涯勤奮努力的人物故事,為這不可能的任務開出了一條可行的道路。在全球化浪潮席捲而來之際,這部作品也顯露這一代人們對傳統食物生產、工法及記憶即將快速失傳的集體焦慮感;當地球的國界逐漸模糊的時候,最後,應該只剩下食物和味道可以辨別我們來自的土地了。
                                          ──吳恩文

 

看過這麼動人的飲食文化紀錄片不免感慨,臺灣的好山好水間,味蕾的驚豔同樣得以尋覓,在食材食物的文化推廣上,我們何以落於人後?希望臺灣人至少把《舌尖上的中國》看一遍,繼而深思,汲汲追求財富之餘,我們缺了什麼?
                                          ──胡天蘭

 

《舌尖上的中國》從食材的產地與小人物的觀點出發,鋪陳出綿延世代又跨越千里的味覺譜系。在這個食品安全問題頻仍的時代,回頭認識中國各地豐富的天然食材和飲食傳統顯得格外有意義;配上溫暖優美的敘述和精采的攝影,這部紀錄片與著作不只挑動味蕾,也是一場知性的饗宴。
                                          ──莊祖宜

 

有段時間我在高雄甲仙拍攝紀錄片,在這個莫拉克風災的重災區,有一群新住民媽媽用沉默的力量參與社區的重建,其中融合自己原生母國傳統及甲仙在地食材的美食,瞬間就吸引了攝影機的目光。其中一位來自柬埔寨的媽媽這麼說:「當我的孩子不願意學習我家鄉的母語時,或許來自食物的味道可以幫助我的孩子,在以後找到一條回家的路。」翻閱這本書時,我心想在國與國、文化與文化的差異間,食物或許可以扮演理解的力量。
                                          ──楊力州


 

  

 
 
 
 

 

定價:360
網站特惠價:306(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