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我一生的良友 文/林春吉(本書作者)
本書【目錄】
本書【書摘】
對於一般人來說,水生植物不過是澤地裡的一堆雜草,然而對我而言,它們不僅是美麗的觀賞植物,更是伴我一生的良友。
栽培花卉是我從小的興趣,猶記得小學時經常忍著吃零食的慾望,把每日兩三元的零用錢存起來,到了一定數目,趁著假日騎乘腳踏車,到市場買株玫瑰或太陽菊回家種植。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舉動有些?,卻也奠定了往後對植物栽培與野外探詢的紮實基礎。
植物家族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每位愛好者都可以針對自己喜愛的對象加以培育或研究。水生植物對我而言,充滿了魔幻般的吸引力,不過在1988年以前,它們只不過是我養殖熱帶魚的陪襯物而已,後來才漸漸了解這群植物的迷人之處,演變至今早已成為我畢生的最愛。
早期認識的水生植物,多以水族流行的外來觀賞種為主,久而久之才查覺到,在這些漂亮的水草群裡,也包含許多台灣的原生物種,例如三角葉﹝擬紫蘇草﹞、一點紅﹝盤線蓼﹞、小圓葉﹝圓葉節節菜﹞、小穀精﹝白藥穀精草﹞及寶塔草﹝無柄花石龍尾﹞等,進而著手找尋它們的野生族群,旋即陷入一場永無終止的水草追逐夢!
資料取得十分困難
剛開始接觸原生水草時,所有的物種都充滿了新鮮感,能夠叫得出名字的成員卻十分有限,它們的身份如何釐清,成為棘手問題。當時坊間書局能夠找到的植物圖鑑稀少,而且幾乎全為樹木或野花叢書。唯一可靠的資料『台灣植物誌』卻是英文版,國家編制這套書籍的意義,好像只是針對外國人的需求。
不過還是由文獻中得知多數物種的採集地點與全台灣的分佈狀況。可喜的是,到了1990年以後綠生活及水族生活雜誌,開始有一些原生水草的報導文章,多由顏聖紘先生撰寫,他可說是台灣第一位將原生水草資訊普及化的功臣。幾年下來認識的同好日漸擴張,也得到更多的資訊。
發現稀有水生植物之旅
在1992年以前,找尋水生植物的範圍,集中在家鄉的宜蘭縣境內,尤其雙連埤的分佈物種之多,簡直可說是「水草天堂」,像黃花狸藻、蓴菜、水虎尾、野菱、卵葉水丁香、絲葉石龍尾、連萼穀精草、克拉莎、寬柱扁莎、田蔥、水社柳、假荸齊、馬來刺子莞及繖房刺子莞等稀有植物,輕而易舉便能找到它們。分佈其他縣市的珍貴成員,只有看過夢幻湖中的台灣水韭、七星山穀精草、小莕菜及蘭嶼島上的蘭嶼小莕菜。
1993年春季,第二次拜訪宜蘭南澳神秘湖時,才真正了解湖中精彩的植被生態,如微齒眼子菜、尖葉眼子菜、東亞黑三稜、金魚藻、小葉四葉葎、南方狸藻與小茨藻等群落。不過當時卻把尖葉眼子菜當成是綠色型的微齒眼子菜,南方狸藻則鑑定成野狸藻,直到2000年才更正錯誤。同年秋季,因為電視台的邀約,於桃園楊梅接觸了台灣萍蓬草、水杉菜、烏蘇里聚藻、針葉燈心草、桃園石龍尾及大葉穀精草的產地。
隔年,也就是1994年夏季,前往宜蘭草埤,如願找到了圓葉澤瀉及宜蘭蓼的倩影,同時也認識了分株假紫萁及小花蓼。到了秋天,於南投蓮花池濕地,攝得南投穀精草、香蓼與細葉雀翹的影像。接著又在屏東的南仁湖山區與恆春半島,見到了南仁節節菜、恆春水蓑衣、紫蘇草、聚花草、菲律賓穀精草與絨毛蓼。
1995年的苗栗之行,在銅鑼鄉的水田環境見到大量的瓜皮草、直立半邊蓮、墨西哥節節菜、五蕊節節菜及擬長箭葉蓼。夏季的一趟新竹鴛鴦湖之行,觀察了四角藺、單穗苔、箭葉蓼及軟稈燈心草等溫帶植物的生態魅力。
發現龐大的水車前族群是1996年的夏天在台北三芝的水田環境。也於宜蘭頭城沿海沼澤裡,見到了宜蘭水蓑衣的風采。秋季先行記錄了桃園龍潭沼池的龍潭莕菜身影,又在台中清水沿海水潭邊找到大安水蓑衣的族群。接著繼續旅行前往嘉義白水湖,找尋海生植物,如卵葉鹽藻、貝克鹽藻與流蘇菜的芳蹤。冬季則在恆春半島,如願見到泰來藻、線葉二藥藻與單脈二藥藻等珊瑚礁植物的群落。也在佳樂水的沿海濕坡地上,目擊到為數可觀的鹵蕨族群。
人的一生總有理想要去實現,若能達成便不枉此生,這樣的念頭一直盤旋在腦海裡,到了1997年決定放下手邊工作,全心致力於台灣水生植物的探詢,這一找就是三年的時間。
當時我開著一部小型的箱型車,看著『台灣植物誌』的採集地點,逐一找尋那些充滿謎團的物種。一趟出門就是十幾二十天,車子就是我的家,盥洗就找無人的野溪解決,過程雖然辛苦卻很快樂。
摘錄自本書【作者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