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

讓您引頸期盼的《觀念化學》來了!

第172期 2006/4/15

本期摘要

 

熱門專題:《費曼物理學講義III》
好書推薦:《物理學家的靈感抽屜》
好書推薦:《愛因斯坦的夢》
科文論壇天馬行空 (下)
科文新聞雙胞胎大不同? ---阿茲海默症有將近80%的高度遺傳風險
                      MMP:其實我沒那麼壞
                      〈
為什麼紐奧良市會沉沒?
                      〈
大腦的戀物主義
訂閱/取消 SCC科文知識報

   科學家與小說家、藝術家一樣,都需要靈感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從物理學家「跨行」寫小說的萊特曼,在《物理學家的靈感抽屜》裡,描繪了某天牛頓造訪的插曲,在《愛因斯坦的夢》裡,替愛因斯坦做了三十個夢。在上期科文論壇,說到科學的想像多少會受到「自然定律」的限制;那麼,文學的想像有沒有限制呢?請看本期的科文論壇

 《費曼物理學講義III》
進來看看這本書  期待40年,《費曼物理學講義》中文版,終於出版!暢銷40年,英文版印行超過150萬套,台大物理系高涌泉教授翻譯審訂!看費曼如何用清楚生動的語言,解說奧妙的量子力學觀念!《費曼物理學講義》共有三大卷,展現了最偉大的物理教師——費曼博士的獨到見解,以及縱覽物理學的非凡功力。第III卷的主題為量子力學,共有三冊,為奈米科技時代,理工學生及高科技工作者必備的量子力學智識。……進來看看

《物理學家的靈感抽屜》
進來看看這本書  當科學嚴密的秩序在散文裡得到舒張和伸展,來自人類對宇宙最纖美的認知,也逐一被揭露了。科學家在「最不科學」的時候創發了最偉大的發現,正如萊特曼以「精緻藝術」的散文,闡釋了神奇奧祕的科學理論。
  艾倫•萊特曼(Alan Lightman)目前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擁有物理學家、小說家、評論家、散文大師等頭銜,堪稱是一位全才的科學家,曾經出版過《古代的光》、《星辰時間》、《愛因斯坦的夢》,作品深受好評。本書是他過去二十五來科學觀點的結晶,篇篇碰觸了宇宙神祕而規律的自然法則,以感性的直覺直指科學精神,文采中瀰漫了深刻的哲思與文學韻味。
 ……《進來看看這本書》

愛因斯坦的夢
進來看看這本書自一九○五年愛因斯坦發表那篇驚天動地的論文至今,整整一百年間,探討他思想理論或描述其人其事的專書不曾間斷過。有別於其它著作,本書作者萊特曼以物理學教授的背景為基礎,嘗試以文學作家的角度切入,以藝術的手法來說科學中最捉摸難定,且最具關鍵地位的概念──時間。
愛因斯坦的三十個夢,刻劃了三十個不同時間觀的世界,奇幻又迷離。這是一部天外行雲風格迥異的小說,且原著與譯作皆詩心詩筆,您也可以將它當作一首長詩來讀。
 ……《進來看看這本書》

 天馬行空 (下)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高涌泉 

 任何想像如果真的可以天馬行空,不必受到一絲拘束,當然也就沒有什麼難度可言,然而大約沒有小說家會同意文學上的想像是容易的事。所以文學想像必然也有其限制,可是這些限制在那裡?萊特曼既然曾嚐過科學研究與文藝寫作兩者的滋味,對於科學與文學這兩類想像的比較,自有些第一手心得可言,而他對於上面的問題當然也有值得旁人參考的答案。

 萊特曼於「作為小說家的物理學家」一文(收錄於《時空的未來》(The Future of Spacetime)一書)中宣稱,對於小說家的想像設下框框的是「稱為人性的東西」,也就是有關人類行為、心理、情緒的各種「事實」。他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他的觀點,這個例子來自文學大師喬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的一篇著名小說。這篇小說名為「死者」(The Dead),是《都柏林人》(Dubliners)這本小說集的末篇。「死者」的故事大約是這樣子的:男主角嘉布瑞爾(Gabriel)年約四十歲,帶了太太葛芮塔(Gretta)去姨媽家參加聖誕派對。嘉布瑞爾的母親已過世,姨媽很喜歡他這個外甥。這場派對是年度盛事,大家唱歌跳舞歡聚一堂。嘉布瑞爾得在晚宴上講話,但他並不是太自在,一直在擔心會不會講得不好。

 派對過後,嘉布瑞爾與太太兩人回到旅館。下馬車時葛芮塔輕靠在嘉布瑞爾的臂上,就好像兩人在派對中跳舞那樣;當時嘉布瑞爾已覺得既驕傲又快樂,因為優雅的葛芮塔是他的,這時嘉布瑞爾更加感受到對於她的愛意與慾念,彷彿兩人已逃離了日常生活與責任,把小孩與俗務放在一旁,以熾熱的心逃向新生活。但是進了房裡,葛芮塔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對他的心意全然沒有反應,不知在想些什麼,令他有些懊惱。

 幾次地尋問之後,葛芮塔才哭著說她正想著派對上聽到的一首歌,這首歌引她想起很久以前認得的一個男孩子,這男孩有又大又黑的眼睛,常唱這首歌。嘉布瑞爾開始感到不舒服,甚至憤怒。他進一步追問那男孩是否她的愛人,葛芮塔只說「我常和他一起散步」,「那時和他很好」,再追問之下,她說男孩有些纖弱,在煤氣工廠上班,早就死了,死的時候才十七歲。為什麼死的?葛芮塔回答:「我猜他是為我而死的」,聽到這樣的答案,嘉布瑞爾一時覺得被什麼東西撲了上來,只能用理智勉強挺住。漸漸地,葛芮塔哭著睡著了。

 小說至此,如果你是喬伊斯,你該怎麼下結局呢?萊特曼說有幾種可能:其一,嘉布瑞爾完全沒有反應,但是依據我們的人生經驗,這樣的結局很假;另一則是嘉布瑞爾覺得自己優於她死去的情人,全無所謂葛芮塔的懷念,但這種反應也很假;或是嘉布瑞爾大為光火,把葛芮塔的坦白當成是通姦,而要離開她,這的確是一種可能的結局,但是卻和我們所讀到的嘉布瑞爾格格不入。

 喬伊斯所選的結局是:嘉布瑞爾體認到他太太所真正愛的是這個早已死去的男孩,一個為她而死的男孩。他自己在葛芮塔的生命中,其實無足輕重,而他也從來未像那十七歲男孩那般地對待過任何一個女人;嘉布瑞爾只能靜靜地看著睡著的葛芮塔,彷彿兩人從沒像夫妻似地住在一起。萊特曼說:「我們相信這個結局,我們知道它是真的──即使在小說中,因為它和我們所知的人性、我們的個人經驗相符。而且它讓我們痛苦。」

 所以儘管小說家的故事不必如科學想像那樣必須全然符合「自然定律」,也無所謂對錯可言,但是依萊特曼的看法:「這些故事可能因聽起來虛假,而失去了它的力量。小說家以這種方式,不停地以讀者所累積的生活經驗來檢驗他們的故事。」

 研究喬伊斯藝術手法的人都知道他常把人生經驗寫進小說之中。以「死者」為例,嘉布瑞爾就是他自己,葛芮塔則是影射他同居女友娜拉(Nora)。喬伊斯曾相當忌妒娜拉認識他之前所交往的幾個男孩子,其中兩位確實早逝。因此我們如果問喬伊斯的故事為什麼那麼有力量,答案就是這些故事都是從真實事件上所成長出來的藝術品,當然不會虛假無力。就「受自然的約束」這一點來看,科學想像和某些高明的文學想像其實是非常類似的。(下)

{本文原載於中央日報副刊2005.8.24}

 

雙胞胎大不同?---阿茲海默症有將近80%的高度遺傳風險

科學新聞由SciScape提供

    加大學者研究多達上萬對雙胞胎,證實阿茲海默症有強烈的遺傳性。這份研究成果對於日後的治療策略有重要影響,甚至可能事先「預防」發病。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老人癡呆症,患者通常有認知功能失常的症狀,主要出現在年齡65歲以上的老人,因此,過去普遍認為是個體衰老、器官老化所導致。但不久前已經有研究指出,阿茲海默症可能有遺傳性,而今年二月,美國南加州大學心理系教授,Margaret Gatz,在醫療期刊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上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已進一步證實這一點。

Gatz和她在南加大與瑞典的國際研究小組,從1988年起,於瑞典的雙胞胎登記處(Swedish Twin Registry)取得資料,針對65歲以上的11,884對雙胞胎進行分析,其中有392對,已至少一人患有阿茲海默症。這份報告的樣本數之大,超越過去的任何一份研究至少十倍以上。最重要的是,他們從取樣資料所建構的模型推算得知,阿茲海默症的遺傳性風險高達79%(註:95%信賴區間為67%∼88%)。至於其餘的21%,則很可能與不同的環境有關。一般認為,阿茲海默症有兩種可能的致病因素:家族性遺傳與環境性因子,而這份研究顯示,有家族性遺傳背景者的患病風險比其他人高得多。

但Gatz仍然強調,這並不表示環境條件不重要,因為環境因素不僅僅與阿茲海默症發病與否有關,也可能影響到發病的時機。事實上,即使是遺傳組成完全相同的雙胞胎,仍有不同的發病機率。在所有Gatz取樣的男性雙胞胎中,大約有45%有一致性,換句話說,其中一人已患病的雙胞胎中,約有55%的案例,另一名健康者未必會發病。而Gatz稍早的研究也指出某些環境因子,可能有助於預防或是延遲發病,例如與人互動較頻繁的工作環境等。

原始論文:
Gatz, M. et al. Role of Genes and Environments for Explaining Alzheimer Disease.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63, 168-174 (2006)


MMP:其實我沒那麼壞

  中風後加重大腦受損的蛋白酵素,在中風發生後幾天卻可能有助於大腦組織的重建,這項發現或許會改變目前全力發展蛋白酵素抑制劑的作法,未來並可能將目前中風的有效治療期由數小時延長至數週。 ...... 《詳全文》

為什麼紐奧良市會沉沒?

  美國墨西哥灣遭受卡崔娜(Katrina)颶風襲擊,紐奧良(New  Orleans)市下沉的原因受到地質學家的關注。除了人為的鑚油和超抽地下水之外,紐奧良市底下米休斷 ...... 《詳全文》

大腦的戀物主義

  愈來愈多的經濟學家開始和神經科學家合作,試圖從大腦神經元的活動來觀察人類外顯的決策行為,並企圖影響人們的消費傾向,這是一個稱為「神經經濟學」(Neuroeconomics)的新興跨領域學門。... 《詳全文》

歡迎您完整轉寄本報,將優質科文知識介紹給您的親友,但未經授權請勿轉貼節錄於其他用途。

科學文化頻道 及 科文知識報
是由天下文化製作發行 所有內容著作權屬於天下文化及相關著作權所有人

科學文化頻道
http://SCC.bookzone.com.tw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104台北市松江路93巷1號2樓 
TEL:886 2 26620012      FAX:886 2 26620007     與我們聯絡: 
mailto: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