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胡湘玲 著  2009/3/20出版

定價:400元  網站特惠價:340 (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胡湘玲

德國畢勒菲爾特大學(University Bielefeld)科技社會學博士,曾任教於德國魯爾波鴻大學(University Bochum)東亞研究學院。

嘗試以多元的角度看世界、以不同的方式做事情。努力扮演多重的角色:傳遞「勞動價值」的德國非營利組織「汗得學社」(HAND Initiative e. V.)社長、台南縣政府Solar City陽光電城總顧問、彰化縣太陽光電推動發展顧問,以及持續在不同角落實踐人道援助精神、帶動尊重自然的協力造屋計畫發起人;除此之外,她還忙碌於再生能源科技的業界實踐。

因為相信「書寫也能夠是一種運動」,所以期待能「透過書,傳遞知識社會所需要的生活想像」。目前著有《核工專家vs.反核專家》(前衛出版)、《到天涯的盡頭蓋房子》(野人出版)、《不只是蓋房子》(野人出版)、《我家房子160歲》(商周出版)、《太陽房子》(第31屆金鼎獎最佳科學圖書,天下文化出版)等書。

 

確保供電的安全,是電力經營最重要的責任。在發展替代能源的同時,要將「看天吃飯」的再生能源在正確的時間送到正確的地方,並且能夠與其他發電方式整合調配,是電力業者最須克服的挑戰。《太陽能源》不僅討論再生能源的未來性,也強調侷限性,讓讀者在認識未來能源科技的樂觀中,也同時保有審慎的思維,這才是我們面對未來時,應有的負責態度。 --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陳貴明

在原油枯竭以及全球暖化問題下,使用潔淨、永續及低環境衝擊的再生能源來逐步取代化石能源,是無法逃避的事實與選項。目前台灣所有再生能源的總裝置容量已突破3000,000千瓦,規劃至2025年,可達到占電力系統裝置容量15%的目標。 以貼近大眾生活的方式解釋再生能源科技的《太陽能源》,成功的傳達重要的能源觀念與知識,同時闡明再生能源來自太陽的概念,令人佩服。相信本書可以大幅提升您對再生能源的瞭解與興趣,並提供您嶄新的視野。 --能源局局長/葉惠青

文/胡湘玲(本書作者)

2008年春天週末,行經紐倫堡。
跟著往城堡走去的人群,我在石頭路的邊邊見著一家手工鞋店鋪。因為週末,因為傍晚,雖然天色仍亮,鋪子已經關門。但一直到此刻,我仍清楚記得當時透過櫥窗看見鞋子的驚艷--這裡每一雙鞋都是由成年的喜憨兒手工製造。精工打造的鞋子,每一雙都美麗異常。

喜憨兒、手工、小店鋪,是在強調成本與規模的競賽中,仍然優雅存在的手工業。他們不只生產鞋子,還製造傳統與希望。自己的店、自己的工廠、自己架設的太陽光電與集熱系統……充滿笑容、色彩與創意的文宣,讓我看見手工、合作與包容的力量。

為什麼說包容?

我們的世界強調成功、厭倦失敗,強調效率、鄙夷緩慢。於是,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忘記:所有的老人都曾經是惹人憐愛的嬰孩,而所有的美好也都預藏衰頹。什麼是最好的選擇?如何可能讓世界更好?這件事情不是自己就能決定。

我在鞋鋪的文宣上看到這首「警世詩」:
把懶惰的人都殺光光,世界就會變勤勞。把醜的人都殺光光,世界就會變美麗。
把笨的人都殺光光,世界就會變聰明。把病的人都殺光光,世界就會變健康。
把傷心的人都殺光光,世界就會變快樂。把老的人都殺光光,世界就會變年輕。
把敵人都殺光光,世界就會變友善。把壞人都殺光光,世界就會變成善。

這首Erich Fried寫的〈措施〉,令人心驚的描述:支持納粹德國的行徑,竟然是一個在一開始非常單純的企圖--打造「美麗新世界」!

誰不想望更好的世界?但重點是:誰決定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以及,怎麼追求。
在以再生能源為主題的《太陽能源》書寫過程中,我親身經歷某些概念、計畫與技術,從一開始的令人振奮到後來必須審慎檢討才能繼續,或者從一開始的毫不被看好到後來大放異彩。有許多時候,我的確慶幸再生能源的推動仍有許多阻力,才讓得出空間給檢討與反省。但絕大部分的時間我心焦:我們的政策似乎還沒有參透再生能源對我們共同未來的重要性,我們的生活還反映不出對未來能源的好奇與認識。在我們綠意盎然、陽光充足、位在太陽帶、最有條件發展再生能源的富裕家鄉,我們好像已經忘記太陽的意義:太陽是我們最初與最後的能源,太陽更是所有能源的根源。

太陽下,的確沒有新鮮事。我一直在尋找一個適切的觀察方式來表達對再生能源的認識與感情。在這個小小的鞋鋪裡我終於發現,原來,尋找到的就是一種跟太陽一樣公平、包容與開放的態度,好完成不同的可能性。
向所有勇於面對未知未來的朋友致敬。(摘錄自本書序)

不管是英文的Biomass,或德文的Biomasse,聽起來都不是一個讓人舒服的字眼;不是讓人聯想到過重、遲緩,就是像宣傳用語一樣,讓人有一種好像怎麼用都用不完的想像。

這個東西,有垃圾跟臭水溝的味道,再加上動物的糞便,實在讓人一點胃口也沒有。不過,在這個不討人喜歡的概念下,卻是一堆有價值的好東西。中文的「生質能」,不僅是馴化過的,也是能彰顯其價值的名稱;因為,從太陽傳遞到地球的光與熱,可是一點也不少的以化學能的形式完整儲存在生質能裡。

從樹木、灌木、麥穀、油菜、向日葵,甚至是動物排泄物,都蘊藏著可供使用的能源。生質能可以取代核能、石油與煤礦,讓我們用來開車、取暖、製冷,還有生產電力。

生質能可以拿來做什麼?

木頭、沼氣或能源作物等生質能的用途,包括用來生產「熱能」、「電力」以及作為「動力燃料」。

熱能:木材、伐木碎屑與擠壓木頭細渣而成的「燃料丸子」,已經可以提供給一般家戶乾淨的熱能。因為在為取暖而燃燒燃料時所釋放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都可以與樹木生長過程中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相抵銷。

電力:來自植物或化糞池發酵所生產的甲烷。鋸木場剩下的木屑與木塊可以在化糞池中與空氣隔絕進行分解,生成的氣體可以用來推動引擎、渦輪機或燃料電池以生產電力。

動力燃料:油菜籽油、生質柴油與從小麥、甘蔗等植物提煉出來的有機酒精,特別適合用來取代汽油與柴油,成為新動力燃料。目前,在德國大約有1,900座以上的加油站提供生質柴油。基本上,所有柴油引擎車都可以加生質柴油,有些車則是在出廠時就已提供共用引擎,如果沒有,柴油車也可以很容易的改裝使用生質柴油。

因此,請千萬千萬不要誤以為,現在廣告正打得火熱,卻也還帶有一點惡名聲的生質動力燃料,是生質能的唯一面貌。

在好幾年前,當大部分人一聽到「永續能源」還只想到風力或太陽光電時,德國應用生態研究所(Oeko-Institut)就在相關研究中,將生質能列為「替代能源」的第一位:2030年,生質能將可以供應德國14%的總能源需求;鋸木廠的碎屑、沼氣與麥稈,具有供應全德國16%的電力、10%的暖氣,以及15%汽車動力燃料的潛力。

不過,早在2003年,生質能就已經是德國再生能源領域裡的第一名:超過60%的再生能源產自生質能;而水力的19%、風力的17%,還遠遠落在後面。在德國無論研究與應用領域,從農地中獲得燃油與電力,不只是可行,而且還是經濟又實惠的做法。只不過,已經做到的還遠遠不及能夠做到的多。

根據德國應用生態研究所的研究,光是使用薄木料、鋸木場廢木、廢棄舊建材、工業廢料、麥稈與動物排泄物當作生質能的主要來源,就足以供應十座慕尼黑規模城市的民生與工商用電。而這麼大的潛力,也蘊藏在快速生長的能源作物或一般植物裡,像是亞麻籽、蘆葦、柳樹或白楊樹。

440萬公頃的農地與草地,在這個與德國一個省一樣大的土地面積上,根據德國的國家能源政策,將在2030年以前供應全德國自產的生質能源。因為農業生產技術的提升,每公頃農地的產量明顯提高,所以農地的需求就減少;又因為總人口數的降低,德國所需的糧食供給量也隨之減少;除此之外,隨著歐盟農業政策的改變,不再補助麵粉、糖、豬肉與牛肉的出口,也成為農業用地減少的主因之一。

綜合各項因素,從1970年到2005年間,德國農產品的價格已經低到讓農人不能接受的地步。三十年前,100公斤的小麥值25到26歐元;到了2005年的最低點,100公斤的小麥只賣得到8.5歐元—— 只有三十年前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每一公頃農地大約可收成8,000公斤的小麥,而農夫只能得到680歐元的收穫。而如果將農地改種油菜,每公頃收成大約可以換算成1,500公升的植物油,市場價格約為975歐元,同時還有2,500公斤的油菜籽軋油之後的油餅可以拿來當飼料。如此算起來,種油菜的收益是種小麥的兩倍,因此,種植能源作物也是改善農人收益的方式。

在德國,農人慣於採取輪作方式經營農地,次佳的農地則常處於休耕狀態;因此,如果在休耕的部分土地種植油菜,可以增加農人的收益。其實,早在過去,農人就已知道種植能源作物來餵養耕地的牛隻或馬匹;不過,如果要在有機農莊轉種必須施灑礦肥的能源作物,像是種植玉米來分解以獲得甲烷,是在有機種植領域中不被允許的。

根據研究證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生質能,可以透過田間輪種獲得,這是遠比種植小麥與玉米來供給動物飼料來得環保的做法。能源作物的種植過程既不需要礦肥,也不需要農藥,因為在從前會被當作雜草去除的田間植物,現在都可以跟作物一起發酵、產生沼氣。在同一塊土地上,依據時序,可以輪流種植能源作物。像是在穀物之後,玉米可以是同年第二輪採收的作物—— 也就是說,在晚春時採收穀物,在秋季則收成玉米。在玉米收成之後,兩種作物又可以混合利用。我們可以將整個沼氣生產的發酵過程想像成在一個超大的牛胃中進行,由細菌將穀子或是玉米轉換成甲烷。

根據德國生態應用研究所的估計,在生質能之外加上太陽能、風力、水力與地熱(當然也不能忘記節能),德國有機會完成二氧化碳減量的長程目標,也就是在2050年降低80%二氧化碳釋出的目的。如果能夠達成這項目標,未來的能源供應就不只是低二氧化碳釋出,能源的價格也會比現在主要以天然氣、煤礦與核能所供應的便宜20%。

你也可以閱讀

《太陽能源》+《太陽房子》合購

定價:400元  網站特惠價:340 (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從德國的舊礦場到印度的小農莊,在許多我們已知或未知的世界裡,再生能源早已不是政策與技術的問題,而是市場經濟的邏輯……
當全世界都渴望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期待以綠能產業再啟經濟發展,選擇源自於太陽、乾淨的再生能源,就等於選擇過一種舒適、低耗能的優雅生活;就是選擇用更積極踏實的腳步,走向不枯竭的未來。

定價:380元  網站特惠價:323 (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本書榮獲第31屆金鼎獎最佳科學圖書
政大科技管理年度好書TOP10

綠色未來商機《太陽房子》 
高品味、低耗能、超舒適且極健康的太陽房子,在油價與全球溫度飆高的時代,即將登台。
作者胡湘玲邀你一起走入德國歷史──看科技、想美學、思趨勢,看看德國如何以再生能源與節能技術,打造安居的夢想與太陽的未來!

  定價:780元  網站特惠價:585 (約75折) 目前庫存不足
 

Copyright© 1999~2024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文化/小天下/遠見雜誌/30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