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一場空難奪走了摯愛的妻子與一雙幼兒之後,季默教授哀慟欲絕、耽溺酒精不可自拔。他穿上亡妻的衣裳、拼湊兒子的拼圖,藉此虛幻地展延他們早已形體無存的生命。

某天夜裡,他無意瞥見海特曼恩一部喜劇默片的片段,竟引得他發笑出聲,他驚覺內心深處依然殘留著繼續活下去的意志!這位喜劇天才勾起他的興趣,他旋即義無反顧投入一場橫越世界之旅,甚至埋首寫書探索這名自一九二九年即失去蹤影的神祕人物。

當書出版一年後,季默突然接獲一封寄自新墨西哥州某小鎮的來信,邀請他前往該地與海特相見。但六十年來,外界都以為他早已不在人世。這封信會不會只是場惡作劇?正當季默猶疑不前之際,一名深夜不速造訪的陌生女子現身,為他的生命帶來轉機,進而開啟一場危機四伏的幻覺之旅……。

*典藏海報隨書裝訂於書末蝴蝶頁,限量贈送,售完不再供應
定價:320元  網站特惠價:272 (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典藏桌布下載

 

top

一九四七年生於美國紐澤西州。是小說家、詩人、翻譯家和電影編劇,曾和王穎合導電影「煙」,劇本獲獨立精神獎,並自編自導The Inner Life of Martin Frost。

《紐約三部曲》為其享譽國際的經典作品,另著有《月宮》、《機緣樂章》等十餘本小說。其他作品尚有《孤獨及其所創造的》、《失.意.錄》、《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以及詩集、評論集等。奧斯特曾獲頒「法蘭西文化獎」、美國文學與藝術學院頒發的「莫頓.道文.薩伯獎」、法國文壇四大文學獎之一的「麥迪西獎」等,更在二○○六年榮獲有「西班牙的諾貝爾獎」之稱的「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被譽為最重要、最受歡迎的當代作家之一,作品已被譯為三十餘種語言。

奧斯特的作品常探討人生的無常與無限,筆下的主角也常思考自我存在的意義、尋找自己的人生位置。他擅長實驗性的寫作風格,並在流暢的文字間,暗蘊值得再三玩味的人生哲理。

奧斯特現居紐約的布魯克林。

top
定價:280元  網站特惠價:238 (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在困頓中,他用文字回憶父親

作家的父親活得像個隱形人,
他去世時,人們覺得他彷彿不曾活過。
作家回到老家,整理父親的遺物,
此時他才逐漸解開 這位隱形人的畫像為何如此孤獨……。

十五年來,他一直獨居,頑強、魯鈍,彷彿不受這個世界影響。他不像一個佔據空間的人,到像以人的形式出現的一塊無法貫穿的空間。這個世界自他身邊彈開,在他面前碎裂,有時依附著他——但不曾貫穿他。十五年來,他經常獨自一人在一棟巨大的房子出沒,也在那棟房子裡離開人世。——保羅 • 奧斯特

  top
定價:350元  網站特惠價:298 (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在巨型城市裡無止盡的行走,他仍尋找著出口

紐約是個取之不竭的空間,是一個走不盡的迷宮,無論走得多遠,無論對鄰里街巷有多深的了解,他始終擺脫不了迷失的感覺。不僅是在城裡迷了途,甚至也在心裡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每回散步,他彷彿拋開了自己,藉著讓自己身陷街道的車流人龍,也藉著將自己化簡成一雙窺伺的眼,他擺脫思考的義務,並藉此為自己帶來祥靜,讓內心得以放空。整個世界在他之外、在他周遭、在他面前,那不斷變化的迅捷速度,讓他不可能在任何單一事物上耽溺過久。

他把一腳抬起放到另一腳前面,讓自己隨著身體四處晃蕩。動才是本質。因著漫無目標的散步,所有的地方都變得毫無二致,身在何處再也無關緊要。散步散到最盡興時,他覺得自己彷彿置身於虛無之境,而這就是他最終所追求的:置身於虛無之境。紐約就是他在自身周遭所建立的虛無之境,他明白自己再也不想離開此地了。(本文摘自《紐約三部曲》)

top
定價:320元  網站特惠價:272 (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他寸寸逼近直至毀滅,只為挽救自己的人生

大家都以為他死了。一九八八年當我那本關於海特曼恩的電影專論出版時,他在世間已銷聲匿跡將近六十年。除了一小撮鑽研電影史的專家學者與瘋狂熱愛老電影的影痴,聽聞過這號人物的可說少之又少。

他當年存世十二部無聲喜劇短片的最後一部「贏雙倍或全輸光」於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上映,兩個月後,沒向任何朋友、同事道別,沒留下隻字片語,也沒對任何人透露去向,海特曼恩步出位於北橙道的租屋處,從此失去音訊。他平日用以代步的藍色狄索托依舊好端端停在車庫,房子的租約還有三個月才到期,租金已預先悉數付清;廚房裡還有食品,酒櫃裡的威士忌也還在,臥房抽屜櫃裡的衣物也半件沒少。根據一九二九年一月十八日當天《洛杉磯先鋒快報》的報導描述:依現場狀況研判,他似乎只是臨時出門走走,隨時會返家。但是,他不但沒返家,而且從那一刻起,海特曼恩彷彿自地表憑空消失。(本文摘自《幻影書》)

top
定價:320元  網站特惠價:272 (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溫暖終將化為文字,凝聚永恆的生命

我在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死掉。有人向我推薦布魯克林,於是,隔天早晨我就從西徹斯特出發,前往那兒實地勘察一番。五十六年來我一直沒回去過,對老家已經毫無記憶了。我三歲時,父母親就遷離紐約市;而今憑著本能,我竟然回到了我們家以前住的那個街坊,就像一隻受傷的狗,一路爬回老窩。本地一位房地產經紀人,帶我去看六、七棟褐沙石砌成的公寓樓房,當天傍晚,我就租下了一間坐落在第一街的兩房庭園公寓,距離布魯克林的景觀公園(Prospect Park)很近,只隔半條街。我不知道鄰居是誰,但我不在乎。

他們全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都沒有孩子,因此這棟樓房平日靜悄悄的。我心中渴求的正是這份靜謐。這一來,我那可悲可笑的一生就能有個寧靜的結局。我們在布朗克斯維爾的房子已經找到買主,月底就可以簽約,那時我就不愁沒錢了。我和前妻已經講好平分賣房子的錢。銀行戶頭有四十萬美元,我就可以安享晚年,直到我停止呼吸。(本文摘自《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