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定價:250
網站特惠價:213(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關於本書
  專文推薦
  應用行為分析
  解開孩子的行為
  優惠推薦
  教養提問

 

目錄

▲ 推薦序:一本適合作為「臨摹」的親職書 ──王美恩
▲ 作者序:一個美好的開始 
──袁巧玲
▲ 魔法棒 1:
趁早累積孩子的「學習單位」
▲ 魔法棒2:
善用「多元範例學習法」
▲ 魔法棒3:
掌握關鍵時刻,運用隨機教學
▲ 魔法棒4 :
解開孩子的行為密碼
 
▲ 魔法棒5:
發揮正確讚美的魔力
 
▲ 魔法棒6:
預防勝於治療
 
▲ 魔法棒7:
爸媽快樂,孩子才會快樂
 

附錄
父母最困擾的20個問題
參考資料




「應用行為分析」中兒童教育和親職培訓上的七個妙招
培養獨立自信、認真學習的好孩子

關於本書-作者袁巧玲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系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實踐教學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應用行為分析博士,持有BCBA國際行為分析委員會核認行為分析師與紐約教育部核認教育督導證照。曾任美國聖約翰大學助理教授,美國 Fred S. Keller School 家長教育與師資培訓督導,學齡前教育家庭顧問,並多次在歐美國家發表研究成果。
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助理教授,並創立「芙爾德兒童教育諮詢網」人,引進美國以學習者為導向的教學系統,並開辦兒童教養相關角色的培訓課程,致力提供孩子最完善的學習環境。芙爾德兒童教育諮詢網 www.steppingforwardedu.com

<TOP>
 
 

書籍簡介

 

袁巧玲博士分享「應用行為分析」運用在兒童教育和親職培訓上的七個妙招,提供家長正確的學習觀念與教導方向。父母只要用對方法,就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輕鬆培育出一個有自信、有動機、學習認真,並且獨立的好孩子。
這是一本能幫助父母及孩子的書,它就像是一根魔法棒,輕輕一點,父母就通,不必費太多的力氣就能輕鬆的教育孩子,親子關係也會更加親密。

<TOP>
 

專文推薦

 
兒福聯盟知識長 王美思
《關鍵七招,孩子真好教》是一本很實用的親職「know-how」書籍,作者運用「應用行為分析」的理論架構,讓我們了解與孩子互動的每一個過程,都是一個「學習單位」,這對父母來說,是一個觀察自己親職行為的指標。此外,作者雖是運用美國發展出來的理論,但很細心的觀察出台灣父母常遇到的問題,舉出實際案例的說明、各種角度的使用方法,以及對照不同特質孩子的應對之道。相信你在這本書中,不但可以獲得實用的親職技巧,更能從各種範例中,得到一些提醒與啟發,滋潤你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同時得到個人的成長!

KissKids兒童文創總監 周慧婷
常在主持的廣播節目中,安排各種親子教養議題的訪談,每次邀訪對象時,都會不經意打聽一下,「受訪者本身有小孩嗎?」對不起,絕無「歧視」的意思,只是覺得與有育兒經驗的人談起話來,更容易找到共通的語言。但巧玲是個例外,美麗的外表,以及沒有當媽媽的經驗,讓人很難把她和「教育專家」聯想在一起。但她書中提供的各種教養方法,結合紮實的學理基礎和豐富的實務經驗,真的很具體、很實用!

<TOP>

應用行為分析

 
現在的父母都很願意將精力、心力與金錢投注在孩子的教育上。為了孩子的前途,拼了命也要讓孩子參加才藝課程,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種現象代表的是現代父母的焦慮,因為不知道什麼才是對小孩最好、最有用的,所以只要有空閒就全都參加吧!
我想要帶給家長一個正確的觀念:沒有贏在起跑點的孩子,將來不一定就不會有成就。父母只要用對方法,知道如何營造學習環境,就能幫助孩子更早學習到一些必備的技能,讓他們能夠自動自發的學習,並從過程中找到快樂,這比上任何的課程更為重要。
為了傳達這個重要的訊息,我拜訪許多教育界的朋友,參加一些教育講座,同時也主講研習課程。在這些過程中,我了解到台灣家長對親職教育的需求,但是卻少有人將「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運用在兒童教育上。其實多年來,研究與實例早已驗證「應用行為分析」在兒童教育和親職培訓上的驚人成效,以及正面的影響。我衷心希望能和家長分享這個有效的教育方法。
「應用行為分析」是一種基本的學習理念,它的獨特之處在於:
(一)針對每位孩子的特質與需求設計個人化的課程。
(二)學習進度皆列表記錄和追蹤,作為教學方法運用之依據。
(三)選用美國研究多年且具效果的200多種教育策略。
(四)依照觀察的行為與數據分析學習進度,調整教學方法。


我寫這本書的原因,就是深信研究與理論可以靈活運用在教育上。這本書的內容,來自我多年培訓家長、老師和教導上百個學生的經驗。書中的案例融合美國與台灣父母教育子女的問題,也提供了解決的方法,目的就是要讓大家知道,只要家長學會了解孩子,並選擇適當的教導方式,不論是哪個國家的孩子,都可以變成好孩子。雖然,限於篇幅無法與大家分享「應用行為分析」的理論及其200多種教學方法,但我相信,書中輯錄的精華能提供家長正確的學習觀念與教導方向。這是一本能幫助父母及孩子的書,它就像是一根魔法棒,輕輕一點,父母就通了,不必費太多的力氣就能輕鬆的教育孩子,親子關係也會更加親密。
而這本書,只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本文摘自〈作者序
<TOP>

解開孩子的行為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嗎?我在教學經驗中發現,有些父母在教養孩子時痛苦又挫折,甚至親子關係緊繃,雖然原因可能是教養方法的不恰當造成的,但追根究柢,還是要歸因於父母不了解(甚至誤解)孩子的行為與需求。教養方法的正確使用,必須根植於正確解讀孩子的行為,唯有這樣,才能夠使教養方法產生真正的作用。

不少父母?了更了解孩子的天生特質,提早發覺孩子的先天優勢與潛能,特別安排孩子去做一些性向測驗、潛質測驗、皮紋檢測……等等。讓我比較擔心的是,有些父母依循檢測報告的結果,來引導孩子的學習方向,反而讓父母忽略了孩子顯露出來的其他特質。原本立意良善的檢測,卻成了限制孩子自由發展的框架,這絕非我們所樂見。因此,對那些努力想要了解孩子的家長,我所提供的建議是︰觀察、觀察,再觀察!觀察是了解的開始。
一般來說,孩子的所有行為背後都是有意義,都有要表達的內涵。在我們判斷如何教導、教養孩子之前,必須先了解其行為所表達的意義,才能知道該如何教導。因為意義經常隱藏在行為的背後,有時必須透過長期觀察,有時必須跳脫當下反應,有時必須回溯過去經驗,才能找到真正有價值的含意。
在此,我要從幾個真實的案例出發,藉由我所輔導過的例子,來分析、探討孩子的各種行為密碼,並提供父母幾個可嘗試使用的方法。

密碼一、形式與意義
孩子的行為經常以不同的表象出現,其中的內涵也不同。父母看到孩子出現某種行為的時候,要學會判別行為的形式是什麼?代表的意義又是什麼?舉例來說,晚飯的時候,媽媽在講電話,小艾開始把食物扔在地板上。這個例子中,小艾把食物扔在地板上是「形式」,而其意義是「小艾不要媽媽講電話,要媽媽陪。」解開這個形式與意義的密碼之後,許多父母才會恍然大悟,從前針對孩子的行為,與孩子溝通、教導的方向都是錯誤的。就像小艾,媽媽以為她把不喜歡吃的東西丟在地上,花了很多時間糾正小艾的吃飯行為。經過仔細思考,媽媽發現小艾的問題不在吃飯行為,於是改變與孩子溝通的方向與方式,才逐漸改善小艾的問題。
相同的行為,有時可能隱含著不同的意義;而相同的意義,也可能以不同的行為來表現。例如,孩子經常摔東西、哭泣、把玩具弄壞、打人(形式),但都有同一個意義──引起媽媽的注意(意義)。或者,孩子哭泣(形式),但不同情況下的哭泣,可能有不同的需求︰有時是想睡覺,有時是要吸引大人的注意,有時是想買玩具,有時是不要洗澡(意義),父母必須先釐清孩子哭泣的原因,才能有所對策。因此,在「行為與意義」的探求過程中,父母除了仔細觀察之外,慎重思考行為背後的含意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日常生活中,「行為與意義」經常以複雜的方式呈現,如果父母一時無法正確判斷,便需要借助記錄的方式來釐清。
妞妞是個四歲的女孩,爸爸來找我尋求協助的原因是妞妞很不聽話,家人對她完全束手無策。爸爸說︰「每當大人在忙,妞妞常會出現搗蛋的行為,丟東西或哭鬧。就像前幾天,我去幼稚園接她回家,她就在後面一直踢駕駛座的椅子,擾亂我開車。我叫她不要踢了,她只會停止一下,然後又繼續踢,很不聽話。還有一次媽媽在煮飯,妞妞居然拿寶特瓶往廚房裡丟!媽媽都快要氣炸了,可是妞妞就是很皮,每天都有新花招。我們到底要怎麼教呢?」
妞妞的新花招很多,於是我拿了一個表格,請爸爸把一週以來,妞妞的各種行為記錄下來︰

日期 前因
行為發生之前,說了什麼話,或正在進行什麼事?

行為
行為的形式

後果
你如何處理?

後續行為

星期一

爸爸在開車。

踢駕駛座的椅子。

爸爸說︰「不要踢了。」妞妞停止了一下。

又繼續踢椅子。

星期二

媽媽在煮飯。

拿寶特瓶往廚房裡丟。

媽媽大聲說︰「不能拿瓶子丟媽媽!」
妞妞停止。

又丟其他東西。

星期三

爸爸在開車,邊開車
邊講電話。

大叫。

爸爸說︰「不要叫了,不然我要告訴媽媽。」 妞妞停止了一陣子。

繼續大叫。

星期五

外公在客廳看報紙。

丟玩具、踢椅子。

外公說︰「你這麼不乖,等一下不帶你去
公園玩喔。」 妞妞停止。

踢玩具。


表格記錄的用意,是幫助父母跳脫既有的觀點,從較客觀的角度觀察,父母也可從中發現,許多看似不相關的事件,並列之後,便很容易看出其中的關聯性。從妞妞爸爸記錄的表格,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到,家人針對妞妞行為的制止「不要踢椅子」、「不要丟瓶子」、「不要叫了」……都屬於無效處理,妞妞只會短暫停止行為。我們認為,妞妞的各種行為,包括踢椅子、丟寶特瓶、大叫、丟玩具,所要表達的需求不在行為本身,而是背後另有目的。而她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我們再深入思考:當妞妞大叫、丟東西時,大人會停下手邊的工作,出言制止;當大人繼續手邊的工作,妞妞又會故態復萌。最後我們發現,妞妞這些行為的用意在於引起「大人的注意」!如果我們針對頑皮的行為來處理,當然無法達到效果。
當我們知道妞妞搗蛋是為了引起大人注意,大人必須先讓妞妞了解:搗蛋是得不到大人關注的。因此,她搗蛋時,大人要以「忽視」來回應,等妞妞安靜下來,再回應她,「你剛剛要跟媽媽說什麼?」幾次之後,妞妞就會發現,她大哭大叫、丟東西的時候,大人都不理她。但當她開口好好跟大人說︰「我想要外公陪我看卡通。」外公卻會放下報紙,陪她一起看卡通。妞妞將會慢慢學到,只有好好的說話與表現,才能得到大人的回應。
本文摘自〈魔法棒4 :解開孩子的行為密碼〉
<TOP>
 

優惠推薦

台灣父母總是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從小給孩子上各式才藝課程,望子成龍的期盼究竟該用什麼適合不同孩子的教養方法呢? 天下文化推薦最新親子書,幫助您用具體的方法以及正確的觀念,使孩子快樂學習成長,針對父母不同需求量身推薦,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精選套書72折起,限量50套!活動期限至2009/5/11止
 
  【暢銷親子教養】最佳推薦
  【親子共同成長】套書
  【啟發孩子潛能】套書 
+
天下文化最新親子書
《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
《關鍵七招,孩子真好教》
定價:600元 網站特惠價:
450
(約75折)


+
學習作父母最佳手冊!
《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
《我的工作是母親》
定價:540元 網站特惠價:
389
(約
72折)

+
開發孩子最適合的學習!
《關鍵七招,孩子真好教》+
《用音樂打造學習力》
定價:530元 網站特惠價:
392
(約
74折)

<更多推薦閱讀>
 

教養提問

不同的孩子適合不同的教養方式,iReading特別邀請到《關鍵七招,孩子真好教》作者袁巧玲博士開設「子女教養提問留言版」,每週四整合您所提出的問題,於下週一專題作者將親自錄音回覆,最直接的互動、最具體的技巧,幫助您輕鬆的教育孩子!
活動進行至2009/5/8
作者回覆日期4/20、4/27、5/4、5/11
4/20 問題一:我的孩子滿1歲了,各種粗重或精細的動作,他都能夠做到,餵他東西吃,他都很願意,但就是不肯自己拿著吃。每次想訓練他,就要展開一場拉距戰。好像握著他手拿東西吃,是要害他,是不是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他願意自己拿食物吃?袁博士答覆
4/20 問題二:一直對身為父母在學校與老師對小孩的 <人>或發生的<事> 有不同看法時~我們要如何反擊或反應? 袁博士答覆
4/27 問題一:國小老師院向我反應說近日我家小朋友有明顯故意不聽話 對老師的一些指令置之不理,該如何引導提出小朋友真正的心理問題?袁博士答覆
5/4 問題一:一歲九個月的孩子,好動、不會說話,不如他的意就躺地上哭鬧,該怎麼辦? 袁博士答覆
<立即參與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