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證嚴法師
    大海中的一滴水
    
    放眼天下,災難如此頻仍,許多人認為這是「溫室效應」、「全球暖化」等問題所引起。其實災難的發生,是人禍在先,是人類先破壞了山林,才導致慘重的水患與土石流災情。
    
    所謂「山林」,無林不成山,山有生機,人才能安居,只有復原山之自然生態,做好環境保護,人才能平安健康地生活在其中。而地球上的萬象萬物,都有其自然與平衡的法則──氣候乾旱時,需要雨露滋潤;天氣炎熱時,需要微風送爽……萬物共生共榮,世界才能平安。若能依順道理,自然一切如意順暢。
    
    想想看,全臺灣兩千多萬人口,全球六十多億人,每個人若能省下一杯水、珍惜一件物命,可以省下多少資源,而且地球資源有限,還有多少可供取用呢?所以環保意識要徹底執行,就從我們自身開始!
    
    從一九九0年開始呼籲環保,十多年來,慈濟人將環保理念付諸行動,除了做資源回收,平常也隨身攜帶環保杯、環保碗筷,減少使用免洗餐具,避免造成地球的污染。而慈濟志業體的建築設計,也堅持「綠色建築」理念,包括污水儲存、雨水回收設備,著重環保及資源再利用;慈濟在九二一大地震後,所認養的五十一所「希望工程」學校建築,也無一例外,因為地球上點點滴滴的資源,都要非常珍惜。
    
    我們應該要感恩地球供應資源,使我們的生命得以延續;我們更有責任為子孫保護資源,使他們能過著充足的日子。若是一再透支資源,等於是損害地球的生命,好比人的體力如果透支,就容易傷害身體、縮短壽命。環保觀念需要大力地推動,以全球六十幾億人口來說,假如光是慈濟人去做,的確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
    
    不過,我們寧願做大海中的一滴水。所以我很感恩全球許許多多的環保志工,以疼惜地球的心來膚慰大地。
    
    慈濟從慈善做起,為的是淨化人心,使天下無災難,但這麼多年來,我們到底淨化了多少人心呢?放眼天下,災難如此之多,更感覺自己的渺小,不知何時才能真正將「淨化人心」的聲音,很徹底的散播到每一個角落,讓每個人都能聽到,將人人本有的那顆愛心啟發出來?雖然許許多多慈濟人不惜一切付出去推動,大家都如此盡心盡力了,但是被啟發的與尚未被啟發的比例,仍然相去甚遠,我怎能不心急?
    
    僅管如此,期待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這是我創立慈濟四十年來,年年不變的心願。因為人心一定要先淨化,這世間的紛爭才會止息。
    
    我常說我有三不求──不求身體健康,但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但求毅力勇氣;不求責任減輕,但求力量增加!淨化人心是如來家業,雖然擔子很重,我們不能逃避這分責任,必得提起勇氣克服困難,才能達到淨化人心的目標。
    
    佛典中有個小故事,一隻小麻雀看到森林著火了,就用翅膀沾水想要滅火,許多動物笑牠自不量力,但是小麻雀仍然堅持盡一己之力,不斷來來回回想用翅膀的水滴息滅森林大火,其情可感,終於感動了天神降下大雨,撲滅這場大火。
    
    我們的聲音雖然微弱,但仍要繼續努力,濁流再怎麼洶湧,只要清流不斷,持續灌溉,久而久之,我相信,這窪濁水終究會變清。
    
    請大家把握現在,落實在自己的心裡,並推廣到家庭、社區,真正虔誠的動起來,把每個人內心最清淨的愛發揮出去,善業共聚──將每個人的善業累積在一起;好人愈多,所處的地方就愈吉祥。就如在黑暗的室內點一盞燭燈,會有微光,再點一盞又更明亮些,點了千千萬萬盞,室內就會大放光明;要大放光明,不能缺少任何一支蠟燭!
    
    所以,我需要每個人的力量,不能缺少任何一個人,期待眾人廣結善緣,帶動身心靈環保,在此世濁混亂時,才能去亂象致祥和。
    
    災難像一記記的警鐘,人人若能因此啟發悲心,願意去膚慰受傷的大地與人心,那麼黑暗的盡頭,光明就在望了。

Copyright© 1999~2025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文化/小天下/遠見雜誌/30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