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漢寶德先生是二十世紀後半,引領台灣現代建築思潮,接軌國際現代建築的重要學者。畢生以建築為己任,思考空間與人文的關係。為了普及科學教育,他花了12年的時間籌設完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並擔任首任館長,以創新規劃與深厚學養,將科博館經營成最具吸引力的博物館。任台南藝術學院創校校長,倡言美感是文明的基石,重啟華人社會對藝術教育、美感教育的重視。
  著有《築人間》、《建築母語──傳統、地域與鄉愁》、《漢寶德談美》、《寫給青年建築師的信》、《設計型思考》等諸多作品。
東西建築十講
2013/4/25出版17cmx21cm
定價:350
網站特惠價:298(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本書簡介
  建築是一個時代整體文化的呈現,本書由漢寶德先生親自執筆,歷數每個關鍵年代在歷史的洪流之下,文明積累與創新的力量。
  西方文明所產生的東地中海地區,與中國文明所由生的黃河上游地區,都是雨量適中,林木繁茂、適於居住的地方,可是對於建築的創立,最重要的是地質的構成。地中海東部沿海是石材的山嶺所構成,而黃河上游則基本上是黃土堆積而成,因此在建築上就產生了基本的差異。
  因為地域環境、建材、文化的不同,東西建築概念從四千年前就開始分道揚鑣。東方,以「土木」為主,注重社會倫理概念;西方,以「石材」為主,關心信仰的世界。生活在這兩種不同地景中的人類,為了經營自己的生活空間,會有什麼樣的差異呢?
  本書共分十章,從東西建築的分道揚鑣、壯麗的帝國建築、宗教建築形式的開拓、黑暗時代與唐宋帝國、近代來臨前的東西方世界、近世文明的曙光、王權鞏固後的世界、現代世界的來臨、鄉愁的後現代,以及當代與未來。精彩呈現了從遠古到當代的東西建築及人文思潮。
「在歷史架構上談東西建築,只有漢先生能說的如此精彩、生動及有趣。」
── 王重平李祖原建築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從聽漢先生的講課,到讀這本書,我們不難發現,漢先生已然將中西古今建築從一門藝術,提升為文化生活的美感經驗,並將之傳承後人。」 ── 王力行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
「『建築』不再是鋼筋水泥的混合體;而是承負宗教、文化、風土、民俗……等千年交織的歷史載具。」
── 周俊吉信義房屋董事長
「漢先生對人類的建築行為邏輯與人類文化的發展脈絡,都能以其豐富的學養,深入而淺白的剖析;也因此逐漸形塑了我的「文化人格」。
── 姚仁祿大小創意齋創意長
「漢先生講建築,並不侷限於我們一般所謂的『專業』,而是談文化在建築(這個亙古迷人的議題)的體現。」
── 姚仁喜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始人
前言
  二O一二年的春天,由於某一機緣,主持「大小創意」的姚仁祿怕我閒來無聊,要我在天下文化的人文空間對公眾講一次「中西建築文化」。這個想法立刻得到高希均兄的支持。我雖一再表示已經年邁,身體時有不適,他們遂帶我去看了中醫師,認為我上幾堂課應該沒有問題。在他們的鼓勵之下,我的癮頭又上來了。
  按照仁祿的計畫,我要上十堂課,以中、西對照的方式講世界建築。他已準備好了綱要,使我不能不積極動手,就把他的以年代架構的綱要,改為文化變遷的十個段落。我考慮了對聽眾的價值,決定把內容架構在以希臘、羅馬文化為起點的西方建築,與以中國黃河流域文化為起點的東方建築的對比上。自雙方的各自發展,到東方的西方化,十堂課可以勾畫一個大概的輪廓。下此決定後,就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寫了講義。
  沒想到「大小創意」的朋友們決定把它印成一本書。講義成書亦未嘗不可,但在聽了我現場演講後,他們認為我講的內容有些在講義中並未出現,應該酌量把它們加進去,這樣一來工程就大了。使得講義無法在上課時發出,而且延了半年,才能與讀者見面。可以想見,文字的重編加上配圖是很麻煩的作業還找請李乾朗教授畫了插畫,他們居然很耐心的完成,是不是值得花這個功夫,我自己倒懷疑起來了。
  總之,我很高興這樣一次系列演講最後用一本書的方式呈現。在十講完畢後我收到十幾位學友寫來鼓勵我的卡片。謝謝大家,希望這本書在「大小創意」的加持下,能對建築文化的傳播有些微貢獻!
摘自《東西建築十講》前言
  建築是怎樣產生的?大家都知道,上古之時,穴居而野處,那時候,人類在開化前,與動物一樣,為了安全,為了防風避雨,要找一個洞穴棲身,維持生存基本條件。所以建築的主要意義是棲身之所,英文稱為shelter。
  如果人類沒有開化,可能到今天仍然是穴居野處的動物:有了文化,洞穴的意義就改變了。首先改變的是自棲身之所變成「家」。這兩者之間有何重大分別呢?
  直到今天,宅與家的分別還是值得注意的。宅,在英文中是House,家是Home。你買房子是買宅,用來經營一個家。可知家是富於人文內涵的名詞,因為它蘊含了極豐富的人際文化。男女婚媾後的長期承諾,對子女的愛護,從而建立互相關懷的情感基礎。為了使全家安全,無飢寒之虞,家的固定化乃為必然,衣食之文化乃隨居住定點化而來的。
  家是個起點,聚族而居,是家族生活的必然。因為有族的觀念,群居互助的文化,人倫秩序的建立,才能使人類文明快速進步。建築是容納人際文化的容器,所以是文明曙光中最早的人造物。不再是洞穴,是用手建造的家。由於群居,由於可以通力合作,才能建造人工的洞穴,留下古文明最早的痕跡。
  我常說,建築是文化之母。並不是因為我偏重建築,是因為我觀察太古以來的人類,或可以巢居,如赤道叢林地區,或可以遷居,如極地與草原。這些生存方式都無法產生固定的建築,因此都沒有產生豐盛的文化。只有可以經營長住的建築的民族,才可以累積求生存的經驗,爆出生命的火花,逐漸發展出燦爛的文明。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東西建築十講》
 
             
 

《住宅巡禮2》
定價:420
網站特惠價:357(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建築大師•
諾曼佛斯特》
定價:400
網站特惠價:340(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Frank Gehry談藝術設計X建築人生
定價:450
網站特惠價:383(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建築家伊東豊雄》
定價:380
網站特惠價:323(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跟著大師看建築》
定價:420
網站特惠價:357(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跟著大師看建築2》
定價:420
網站特惠價:357(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Copyright © 1999~2013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