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多數人必定同意,拖拖拉拉並不是什麼值得嘉許的行為。本書卻指出,延遲是生活的常態,只要延遲得恰到好處,在做決定前等待一段時間,盡可能蒐集最多資訊,便是好的延遲。
  巴菲特常用站上棒球打擊區來比喻股票的操作:「你永遠不必揮棒。只要站在打擊板上,面對投手丟過來47美元的通用汽車股票,39美元的美國鋼鐵股票,沒有人會喊三振出局,也無所謂處罰,頂多就是錯失機會而已。整天就等待喜歡的球出現,然後當外野手打瞌睡,就站上去打擊。行動本身不會讓我們賺錢,做對了才有賞。至於要等待多久,那可沒有期限。」
  巴菲特並不拖延成性的人,他總是在研讀財務報表與資料。但是他盡可能延遲做決策,運用等待的技術,為下一次大交易做好準備。
  在這本討論決策時機的書中,作者帕特諾伊教授訪問了百餘位專家,深入研究心理學、行為經濟學、法律、金融、生理等領域的實驗成果,為我們揭開時間與延遲決策的謎團:
  。心臟在亳秒間的反應如何影響大腦的決策?
  。溫布頓冠軍回發球的準備方式跟個人決策有關係?
  。政治人物爆發出軌醜聞,何時該道歉?
  。東京證交所的午休規定會改變交易員的交易策略?
  。影片中閃過速食的標誌如何干擾人們的美感體驗?
  。第一次約會只能共進午餐?
  。美式足球教練和海軍艦長為何做出離譜的決定?
  從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中,帕特諾伊教授發現好決策有獨特的發展流程,需要足夠的時間讓心智處理資訊。不論是分秒間必須做出的判斷,或是不急著決定的事,放慢回應同時管理延遲,幾乎都能替生活帶來更好的結果。
  最成功的企業主、消防隊長、公眾演說家、喜劇演員和運動員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往往是因為他們懂得何時叫暫停,給自己空間和時間思考。一旦對做決定應該花多少時間有概念,並掌握等待的技術,延遲就不再是壞事,反而可以避免直覺誤判。慢慢想,等到最後關頭再做決定,才能做出最好的抉擇!

  定價:400
網站特惠價:340(約85折)
放入購物車
 
   
 

  聖地牙哥大學法律與金融教授,專精於金融和市場法規,創辦該校「企業與證券法中心」。曾任職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亦為執業企業律師。
  文章散見《金融時報》、《紐約時報》,經常擔任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節目評論。著有《大潰敗:華爾街血流成河》(F.I.A.S.C.O.)、《貪婪壓垮華爾街》(Infectious Greed)等書,《火柴王:華爾街百年醜聞背後的金融奇才》(The Match King)一書更入選2009年金融時報與高盛年度商業書大獎決選名單。

 
別慌!

  作家亞當斯(Douglas Adams)總是把「別慌!」這個詞大量用在小說《銀河便車指南》(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銀行便車電視系列、他合寫的電玩遊戲識別證,甚至毛巾上。作家克拉克(Arthur C. Clarke)說,亞當斯這句話真是有史以來對人類最佳的建議。

  「別慌!」這個建議之所以寶貴,是因為驚慌時湧上的恐懼會嚴重影響我們決定最佳行動的能力。人一慌,邏輯或推理就不管用,意識的系統二就會關閉,使我們必須仰賴原始、自動的系統一。如果你是專家的話,仰賴系統一不必然是壞事,但是驚慌會讓專家變成生手。它葬送了美式足球教練吉布森的工作,讓軍官和警官射殺平民,也使我們做出壞決策。

  驚慌的麻煩在於,它會模糊我們對時間的感受。我們對時間的感覺會依環境而有所改變,即使在不緊張或害怕時也一樣。身為消費者,我們對低價和明亮的燈光有比較快的反應,這就是店裡總貼著許多折扣價,燈光永遠明亮的原因。如果你住在人口超過一百萬的城市,暫停一下的感覺會比住在鄉下或小鎮的人感覺還要長兩倍。請別人幫你計時,把手舉起來整整一分鐘,當你覺得時間已經到的時候,再把手放下。大概過四十秒,你就會把手放下。也可以試試在交談或演講時暫停一分鐘,不過你大概沒辦法撐這麼久,頂多十秒或二十秒就會破功了。

  我們慌張時,時間感會扭曲得更厲害。驚慌發作或是罹患相關心理疾病的人,常會覺得時間突然放慢或急遽加速。對小孩來說,恐怖的萬聖節表演或是喪禮等強烈的情緒體驗,似乎會持續得比實際上還要久。如果你曾遇過車禍或高速飛車追逐,大概會覺得時間似乎變長了。在趕去醫院的路上或比賽時,都可能有這樣的感覺。

  神經科學家伊葛門(David Eagleman)、史戴森(Chess Stetson)和費斯達(Matthew Fiesta)幫受試者綁上護帶拉到45公尺高,然後讓受試者墜落到安全網裡,測試驚慌對時間感受的影響。這段自由落體的恐怖體驗只有三秒鐘。實驗結束後立刻請受試者回想並用碼錶計算他們覺得這段體驗持續了多久,結果他們都覺得持續了四秒鐘─比實際多出三分之一的時間。

  這裡發生了什麼事?大腦把時間拉長了,時間本身並沒有變長,但我們對時間的感受變長了。在極度壓力下,我們會超級專注在當下。腎上腺素急增,扭曲了我們在壓力下對時間的感覺,愚弄了我們的判斷。在事件發生後,真正的禍首其實出在記憶的強度上。在強力的刺激下,大腦會留下比較深刻的記憶,因此事後回想起來,事件似乎持續了更久。伊葛門解釋道:「在緊要關頭,大腦保存記憶的方式可能會讓這些記憶加倍『黏』在腦海裡。事後回想,這些高密度的數據會讓事件似乎持續了更久。」

  正因驚慌會影響我們對時間的感受,更加大了專家與生手之間的差異。專家知道驚慌的壞處,但他們會扭曲時間,延長每秒鐘到極致,以增加自己的優勢。生手則脆弱多了,他們的世界會加速也會放慢,然而生手對此一點辦法也沒有。

  在前兩章中,我們探索一些在以秒計的世界發生的有意識反應。我們專注在人的行動,包括選擇正確的美式足球進攻戰術、滅火,或是醫學診斷。本章還是停留在以秒計的世界,但我們要專注在我們說的話而不是動作。驚慌與時間感是很大的議題,隨便談談都能寫成一本書,所以我們要專注在驚慌與時間扭曲如何影響決策的特定層面─我們和他人溝通的時機。不僅要檢視說話時用的字眼,也要看我們在什麼時機說出這些話。在工作場合與私人生活中,選擇說話的時機可說是最重要的決策之一。

(以上內容節錄自《等待的技術》第七章,其他精采內容,請見本書)
 
 
專文推薦
石滋宜│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沈永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管理研究所教授
洪 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綠 角│財經部落客
謝馨慧│奧美公關行銷公關事業部董事總經理
 
熱烈迴響
 

令人手不釋卷,是一本探索人類決策偏誤與陷阱的開創性著作,可媲美康納曼的《快思慢想》。我全心推薦。

 —《營救華爾街》作者Roger Lowenstein

帕特諾伊非但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快快做出決策,反而從多元領域取材,讓我們看到延遲的力量,是一本充滿精采見解的好書。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Daniel H. Pink

決策研究的佳作!可與葛拉威爾、艾瑞利等人的著作相提並論。

 —《柯克斯書評》Kirkus

《等待的技術》提出了寶貴的平衡觀點,提醒我們決策品質應該和決策速度一樣重要。

 —《華爾街日報》

商管書籍的傑作!不僅文筆簡潔優美,更推翻了因葛拉威爾《決斷2秒間》一書而流行的「薄片擷取」概念。

 —《金融時報》

帕特諾伊根據醫學、金融、心理和法律等領域的研究,提出與葛拉威爾相反的決策觀點,並舉出喜劇、戰地、球場等各領域中的「延遲大師」,證實等到最後一刻再回應,將使生活獲致更好的結果。

 —《策略與商業期刊》

雅俗共賞的新作!揭示優秀演說家和喜劇演員均深諳的道理:成功取決於明白何時該停頓,又該停多久。

 —《經濟學人》

兼具娛樂又發人深省,帕特諾伊以驚奇的洞見說明人類的決策有多複雜。

 —《出版者週刊》
財富中文網FortuneChina.com專文推薦
石滋宜│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在極速變動的時代中,要時時刻刻建立並轉換思維模式,就像專注的棒球打擊者一樣,時速150公里的球迎面而來,彷彿瞬間變得非常緩慢,直到最佳奈秒的打擊點才出手。而決策的等待就是這個意思。
沈永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管理研究所教授

  英語中有一句老話:「好東西留給能等待的人」(Good things come to those who wait)或許可以作為本書最佳的註腳。不管是戰場上運籌帷幄的將軍,商場上叱吒風雲的紅頂商人,乃至於運動場上,或各種專業領域中,都需要在關鍵時刻等待以尋求最佳的決策時機點。

洪 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在這個講究快快快、時間就是金錢、金錢就是一切,連綠燈遲一秒開動,後面都會有人按喇叭的時代,竟然有人出書叫人要慢,不禁讓人好奇,他為什麼敢唱反調?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康納曼(D. Kahneman)說:人的思考有兩種模式,系統一是直覺的,快速的,它就你過去的經驗,馬上就做出判斷。例如相親時,大人常說:他的眼睛閃爍不定,這種人花心,不可以嫁;系統二是緩慢的,理性的,費力的,因為費力,所以懶惰,人都是好逸惡勞,大腦也不例外。所以假如系統一可以處理,系統二就不會上場。但是偏偏人世間的事是說不準的,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很多事需要系統二把關,將系統一直覺、衝動的決定駁回。

  書中舉了很多的例子說明人會受到潛意識暗示的影響:看到速食的廣告,雖然一閃而過,才24毫秒,卻使我們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腳步。快,本沒有什麼不好,但是重點在加快後,我們失去了欣賞的樂趣,就聞不到玫瑰的芬芳。所以作者說:好決策決定於時機和我們對時機的判斷。

  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大腦和行為的科普書,裡面的每一個例子都讓你暫時停下來想一下,我們的行為真的是這樣的嗎?如果我們這麼容易受到系統一的影響,教育是否更需要著力在啟蒙上?教育又該如何設計課程來訓練我們的系統二,使它能正確駁回系統一的直覺?一個高瞻遠矚的決策者不只是看到棉花糖可以忍受15分不吃它,他還需要更多的後天教育與訓練。

  智慧就是知道何時要快,何時要慢。作者在本書的最後說:如果要用一個字去建議幾百年後出生的孩子如何做決策,他會建議「等待」。很巧的是,大仲馬在《基督山恩仇記》的最後一句話也是「人生是等待與希望」。人生急不得,要給自己聞玫瑰芬芳的時間,人生真的是等待與希望。

綠 角│財經部落客

  生活,就是一連串決定與執行的過程。從短到幾百毫秒內決定網球場上如何反擊對方打過來的球,到長達數個月或數年的未來事業計畫。或短,或長,我們用各種決定寫下未來的藍圖。

  在大多人的想法中,似乎是「決定」優先。做了決定之後,我們的時間如何應用便定型了。

  但時間本身,就是影響決定過程的重要因素。從棒球場上一眨眼就要決定是否揮棒,到有時間慢慢細想,在不同的時間壓力下,我們動用不同的決策系統。

  與其它動物相比,人類的獨特在於能思考比較長遠的未來。在極短時間內的決策,人類與動物的反應機制相差無幾。儘量為自己的大腦爭取一點時間,而不是一味求快,是提升決策品質的關鍵。

  時間、決定,還有看待事情的角度,將決定我們的人生過得是否快樂。這本深入解析人的決策過程與各種不同時間架構下所帶來的影響,無疑是讓現代人重新檢視自己生活的絕佳參考書。
謝馨慧│奧美公關行銷公關事業部董事總經理

  回想年輕時的管理經驗,總是追求效率(Efficiency),容易沉不住氣,快快快是一貫追求的原則。但是因為這樣,往往在資訊不足、方案不夠多、構想不周延或是思緒不清晰等等情況之下,也曾做過不少蠢決定。一段時間學習下來,開始發現選擇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而「對」的事情也通常是效益高的決定(Effectiveness)。想通這點之後,隨著處理事情的複雜度及數量增加後,發展出急事緩辦的決策方針,都是為了更能深思熟慮,找到一個效益高的決定,因為這樣的決定,一定完整性較高、傷害性較低,更重要的是投資報酬率肯定較好。

  情勢的變化往往都不是一時就看得清楚,所以判斷並採取正確行動的時間掌握就相形重要。對事態發展的研判,最好是等待到行動期限前的最後一分鐘,因為永遠不知道,會不會在最後一秒鐘,事情有了轉變,必須馬上改變策略。所以冷靜等待,快速行動反而成為成功的契機。

(以上內容皆為節錄,欲見精采全文,請見《等待的技術》

快思慢想
定價:500
網站特惠價:425(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時間,愈用愈有價值
定價:350
網站特惠價:298(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
定價:350
網站特惠價:277(約79折)
目前庫存不足
     
決斷思考就是你的武器
定價:300
網站特惠價:255(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再想一下
定價:320
網站特惠價:272(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思考的黃金法則
定價:300
網站特惠價:255(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