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衷心期望,你從閱讀這一個句子開始,便邁向了快樂之旅。
我的快樂之旅始於擬定一張清單。
一九八四年,當時我二十八歲,剛剛以六千萬美元賣掉自己創立的新媒體公司。然而,人生無常,我搭錯了一班飛機。這架從佛羅里達州墨爾本市飛往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通勤班機,竟然碰上緊急迫降的情況。所幸,那次事故無人傷亡。然而,就在機輪無法放下、飛機得在空中盤旋三十五分鐘以耗盡油料,而大家必須立刻學會如何抱頭、彎腰,為迫降做準備時,我卻還得面對一個讓人很不舒服的狀況:如果飛機迫降失敗,在面對人生盡頭時,我並不是個快樂的人。那真是一記警鐘,敲醒了我。我沒有什麼買不起,年紀輕輕就達成大家心中的「美國夢」;對一個出身紐約布魯克林的小子來說,這一切似乎來得太容易。但,我卻不快樂。
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覺醒。當我雙膝顫抖、腸胃翻攪的步下飛機,我決心要追尋真正的快樂、過個了無遺憾的人生。我獲得全世界最寶貴的「重新開球」的機會,這等於是重新過個像樣人生的大好機會。我下定決心,等到未來真正面對死亡的那一刻,我一定要心滿意足的含笑而去。
然而,和許多人一樣,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變快樂。當時的我已知道如何賺錢、如何經營事業;我也已經預知未來將是電腦的時代、人類將如何運用電腦科技;更已經在第一代的科技創業圈中占有一席之地,正與其他人一起形塑電腦產業的未來。但是,當我想了解如何踏上快樂之旅,如此基本、貼近人性的事情時,卻發現自己竟是如此無知。
於是,我將追求快樂當成一項創業計畫。我列出一○一件死前要完成的事情。那時候,我以為只要在清單上逐一勾除已經完成的事情,就會變快樂;只要我能夠邁力完成清單上的事項,當死亡的那一刻真正來臨,我將完成自己的最高目標:成為快樂的人。如今,二十五年後,當我逐一完成當初所擬清單上的許多項目,才真正意識到,擬出清單只是漫長旅程的第一步。
緣起
二十五年多以來,我一直在探索,希望能了解到底哪些事情可以使人快樂,好讓自己也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如今,我已走過大半探索之路,我相信自己已經能夠稍稍與大家分享一些我所學到的事情。過去二十年來,我做過上千次演講,每次演講,我都會抽出時間探討「快樂」這項議題。後來,許多人開始建議我將這些想法寫下來,於是此書應運而生。
這是本有關個人快樂的書,作者是一位蒙受恩典、終於找到快樂的人。大家將會發現,動手寫這本書正讓我朝一個快樂而圓滿的人生終極目標邁進。
有趣的是,藉著有系統的努力達成快樂的目標,我竟也讓自己在人生及事業上的成功更上層樓—雖然這並非我的原始本意。對我而言,二十八歲就因創業成功成了億萬富翁,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已有所成。但當我開始研究身邊一些我認為很快樂的朋友時(其中有些人大家可能從未聽聞,有些卻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我發現,那些積極追尋快樂的人,達成人生目標的機會也因而大增。在此聲明,我只是個生意人、一個還算快樂的人,絕不是社會學家或心理學家。所以,以下的說法只是一個普通人試著用科學的語言,來說明自己一路上所學到的功課:就我觀察,快樂與成功不只是剛好有關而已;我發現,積極追求快樂似乎能將人推向成功。
這就是我將本書取名為《快樂,讓我更成功》的原因。我深信,大家可以用建立成功企業所需的紀律與熱情,來達成追求快樂的目標。我同時深信,以這種方式追求快樂的人,事業成功的機會也愈大。金錢可以買到快樂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一定」。但是,努力追求快樂會讓你更容易達成事業成功的目標嗎?沒錯!我深信如此。
在追尋快樂的過程中,我發現世界上不是只有快樂的人,還有許多快樂的企業與組織。許多快樂的原則不僅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企業與組織。一家致力為顧客、員工、合作伙伴(當然,也包括股東)創造快樂的企業,和那些不惜犧牲他人利益、只顧股東權益的企業比起來,成功的機會似乎大得多。
這些企業和許多我所認識、研究過的快樂一族都有一項共通點—擁有多元面向的成就目標。我相信,企業中有一種所謂的「雙重損益表」(double bottom line),它不只以財務盈虧作為單一考量面向,同時也重視對內部相關人員及整體社會的正面貢獻。我相信,藉著追求快樂,不論是個人或企業都能讓成功達成全方位目標的可能性大幅提升。「雙重損益表」的概念已成為我轄下所有企業經營的最高指導原則。
我知道,追求快樂不是商學院會教的課程。只有像喜馬拉雅山麓上的佛教聖地不丹這種奇特的國家,才會以「國民快樂毛額」,而非「國民生產毛額」作為國家生產力的指標。所以,我可以理解,對某些人而言,要了解所謂「快樂的人」和「快樂的企業」到底是怎麼回事,確實不容易。
我也能理解,有些人很可能一開始就對我的說法嗤之以鼻。沒錯,我年紀輕輕就創立了一家公司,並成功將其轉賣,後來又慢慢買回大部分股權;最後,在它正將起飛之際,又連本帶利靠它狂賺了一票。沒錯,我協助經營美國線上(America Online, AOL),將它變成了全球趨勢。我也成了國家曲棍球聯盟(National Hockey League, NHL)華盛頓首都隊(Washington Capitals)的大老闆,同時還擁有許多其他運動事業。我製作了得獎電影,而且,自從離開美國線上,我又開創了好幾個以「雙重損益表」為最高指導原則的企業,並且快速獲得成功。事實上,就在本書完工之際,我創立的金錢革命公司(Revolution Money,線上付款系統)又以三億一千兩百萬美元賣給了美國運通公司。所以,你或許會覺得:「對李昂西斯而言,快樂當然很容易。美國線上替他賺了大錢,現在他
又是電影製片,又是職業球隊的老闆,他怎麼可能不快樂?」
然而,在你繼續讀下去之前,請記得,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創業成功、身價上億,但我當時並不快樂。現在的我比從前快樂太多了,而且我相信自己也比從前更成功。金錢並沒有為我帶來快樂。我真心相信,是追尋快樂使我成了更成功的企業家,而如果你也遵循本書所提出的一些基本準則,絕對能大幅提升自己變得快樂又成功的機會。
追尋快樂的心得分享
成為快樂而成功的人絕非天生注定。世上沒有「成功基因」、「天生快樂」這回事。快樂與成功都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學習與探索過程。
我變快樂的方法,和我事業成功的途徑相同:努力從書本、相關研究、個人觀察、傾聽顧客聲音以及教訓中蒐集相關資訊,然後根據這些來擬定計畫。我藉由不斷檢視自己的計畫及進展來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在事業發展初期,我再三向同仁強調不斷檢視是否按照計畫而行、保持在正常軌道運作的重要性。好的一天可以帶來好的一週;好的一週會成為好的一個月、一季;四個豐收季就會成為一個表現優異的年度。許多表現優異的年度就可以使一家公司成為優秀的企業、獲得大家的信任與重視—相信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我相信,相同的原理也可以應用在追求快樂上。踏出第一步、按照計畫循序漸進,每天、每週、每個月都確保自己運行在正確的軌道上,就能逐步邁向快樂。(摘錄自本書引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