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還是轉捩點?面對鴻溝熱情的源頭來自心靈我長大以後,要當……


熱情的源頭來自心靈

無知的活著、採取行動的人有一種風險,
就是被困在沒有活過的生活裡。
--作家 科克斯(Jeff Cox)

    我們有時為了避免受苦,反而讓自己受到更大的折磨。我們有時想避開某種東西時,最後卻撞個正著。我們試圖逃離不斷追捕自己的難受的現實,因此盲目的往另一個方向奔去,最後發現自己被心中的不滿足困住。這種不滿足來自於沒有獲得解答的問題,以及一直過著沒有真正活過的生活,所帶來的失望。

    以下是我為你寫的另一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石匠住在山腳的小村落裡。他的個性單純,工作勤奮,養活妻子與三個孩子。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儘管本性良善,他在工作時,不喜歡噪音的干擾。當他思考如何切割石塊,家人躡手躡腳,不敢出聲。鄰居的狗卻做不到。每當石匠開始工作,三隻狗就大聲吼叫,讓他不能專心。他多次對鄰居抱怨此事,叱喝狗不要叫,但狗兒們不斷用噪音折磨他。

    最後,石匠想出一個辦法:他不能叫狗住嘴,至少他能把牠們的叫聲隔絕在自己之外。他用蠟做了兩個球,把它們推進耳內。靜下來了,他感到一陣狂喜。多年來,他第一次能平靜的工作。

    石匠的妻子發現他非常開心,不曉得發生了什麼事。幾星期以來,丈夫不再抱怨狗吵到他,看來十分平靜,讓她如釋重負。但是過了一陣子,她開始不高興,因為無論她對他說什麼,他都置之不理。「親愛的,早安。」他來吃早餐時,她對他說,但他沒有反應。「這匹馬跛了,馬蹄鐵裡可能卡了顆石子。」她說,但他走開了,彷彿她什麼也沒說。「你看到我的水桶了嗎?」她問,他笑了笑,走開了。「他為何這樣待我?」她感到絕望,不了解他的情況。

    不是只有她這麼覺得,他的顧客也有類似的感受。一位富有的地主到店裡來,問他能否在他的院子裡建個噴泉。地主答應給石匠豐厚的酬勞,但是石匠一直沒到地主家去。從小認識石匠的農夫一天來到店裡,要石匠在他的田地四周造一座圍牆,然而石匠彷彿沒聽到他的話。農夫生氣的走了。不久,石匠幾乎沒有工作可做,錢也快用完了。

    石匠覺得身邊的人比過去容易發怒,但他滿足於這個新世界的寧靜,因而沒有多想。「我不記得曾經有過這樣快樂的時光。」他對自己說。

    他的妻子終於受不了,石匠已經很久沒有跟她說話。她懇求他,要他說出哪裡出了問題,要他回想他們曾經多麼恩愛,要他打開心扉。這些都不管用,於是她對他大喊大叫,威脅要離開他,石匠仍然沒有反應。有一天,她決定不再忍受下去,便收拾行李,準備帶孩子駕馬車離去。她對鄰居說,她回鄰村的娘家,去跟父母住。現在只剩下一件事,就是跟丈夫道別。

    你可能已經想到,從石匠把蠟球放到耳朵裡以後,就一直沒有拿出來。事實上,他根本忘了這回事。到了夏季的這一天,天氣特別熱,蠟球慢慢融化。石匠發現耳朵流出濃稠的液體,就在這時,他的妻子走進店門。「再見,」她冷漠的說:「我要走了,孩子跟我走。」

    石匠的腦中一陣天旋地轉,他已太久沒有清楚聽到妻子或任何人的聲音。她的話在他腦中迴盪。「要走了?」他迷惑的問:「親愛的,你要去哪裡?」

    「不要裝傻!我要永遠的離開你。我再也受不了了。」她哭道。
    「但是……但是……我不明白。有什麼不對嗎?你覺得不快樂?」
    「我覺得不快樂?」她喊道:「現在問我這個,已經太遲了。三年來,我試著跟你說話,試著解釋我的日子有多麼悲慘,你卻把我關在門外。我說的話,你好像一個字也沒聽見。我不要再忍了。」她轉身離去。

    突然間,石匠聽到另一個睽違三年的聲音,鄰居的狗又在狂吠了。在這一刻,他的心碎了,他突然領悟,自己做了一件多麼愚蠢的事:藉著讓自己聽不到狗叫,他也把其他一切聲音排除在外。他不僅是個聾子,還是個看不到真理的瞎子。

關閉心門的生活

    我們往往不知道自己要為拒絕接受現實付出極高的代價,直到一切都已太遲,才突然明白。我們一開始多半跟石匠一樣,發現不必面對內心恐懼的真相後,感到如釋重負。我們覺得,自己的愛情不真的那麼糟糕,不跟人談自己的問題以後,情況好像和緩多了。接受自己永遠得不到升遷後,我們不再在乎工作,有更多時間留給自己。我們認為,不高興自己的某個朋友不值得花力氣和解,因此不再打電話給她,這樣就不必擔心該說什麼。

    不久,我們就發現一個不幸的事實--我們無法選擇性的拒絕接受。一旦關閉去看某件事物的能力,我們就關閉了去看一切事物的能力。關閉去聽的能力後,我們就關閉了去聽一切事物的能力,無論是內心不滿足的聲音、伴侶的抱怨,還是別人傳來的訊息,我們都聽而不聞。我們沒有察覺自己在拒絕接受現實,這不是我們的本意,但是拒絕接受的結果永遠是:

長期拒絕接受事實,必然導致關閉心門。

    關閉心門時,會有什麼感覺?麻木、無聊、切斷、冷淡、死氣沉沉,幾乎無法感受到任何事物。

大多數時間,關閉心門的感覺是沒有感覺,因為你已經關閉了。石匠不知道他把自己與整個世界隔開,即使這個故事的出發點不是描述現實,模式仍然是一樣的:當你關閉心門,不去面對內心發生的變化與身邊發生的事,你就會緩慢的退出世界。其他人會覺得,你變得疏遠了,但是你並未發現自己在撤退。別人這麼說你,你會生氣,會撤退得更深。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描述她關閉心門的過程:
    你關上開關,因為你不喜歡事情的進展。就像沒看完一本書就闔上、關掉電視,或是關掉音響。

    一位三十四歲的丈夫說: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做出決定,要把她關在心門外。但是過了一陣子,對她關閉心門,隔開她的批評與冷漠,比面對它們來得容易。我告訴自己,我只是在這個週末變得冷漠,退回我的小世界。不久,一個週末變成了一個月的週末,之後的許多年,我彷彿與她切斷了關係。現在我覺得跟她隔了一百萬英里,不知如何才能重新打開心門。

    一位四十八歲的離婚女性說:
    多年來丈夫一直有酗酒問題,我所知道讓自己撐過去的唯一方法,就是關閉心門,機械化的繼續過下去。三個孩子還這麼小,我能怎麼做?他喝醉時,就像我的第四個小孩。我照顧大家,張羅一切事情,儘管我知道,快要不行了。孩子們上高中,我們離婚後,我的朋友們對我說,現在是時候了,我該建立自己的生活。我想:「我如何才能往回走,變得在乎起來?」我覺得,我的內心好像幾乎死了。

    關掉電視、手機或DVD放映機,不會造成嚴重或持久的後果。下次要用的時候,重新打開就是了。這種情況與關閉心門不一樣。

直到我們試著重新打開心門,才發現它關得多緊;還有,我們找不到開關了。

對重要事物不發一語的那一天,
我們的生命走向終點。
──美國人權鬥士 金恩牧師

    在我的生命中,我曾多次展現勇氣,卻也有許多次因恐懼而保持沉默。我愛自己,卻也有許多次讓別人冷酷待我。我擁有遠見與清明的頭腦,卻也有許多次,為了避免衝突與失落,閉上眼睛,不看真理。我盡量開放心胸,卻也有關閉心門的時候,時間雖不長,卻足以讓今日的我痛惜在犧牲與自欺的濃霧中迷失的每一刻。

    現在我明白,即使是最痛苦的折磨,在我心中也有它的根源。情人謊言的殺傷力,比不上拒絕正視心中的真相。敵人傷害的殺傷力,比不上自願讓這些黑暗的力量充滿自己,讓自己步履蹣跚。別人以不義手法奪走的東西--金錢、觀念、機會與外界的認可,這些損失比不上自行放棄內心的需求,不去追求自己有資格擁有的東西。

    這是辛苦學到的重要覺醒。它在許多方面,以我想像不到的方式回報我。它治好我,釋放我,給我力量。

    每一個人都在進行同樣的內心挖掘工作,努力找回自己的碎片。我們以為它們被偷走了,其實是我們自己將碎片埋入土中或緊緊鎖住--失去的情感,隱藏的夢想,忘懷的渴望,還有自尊與信心。

    普立茲獎得主、美國知名短篇小說作家波特女士(Katherine Anne Porter)於二十世紀初成名。她在作品《偷竊》(Theft)中描述獲得啟發的必要而痛苦的時刻。故事的主角一輩子關上心門,不理會自己的需求,把自己一點一點的交給不同的男人。在故事的結尾,她的皮包被竊後物歸原主,她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失去的種種,突然感覺遭到搶劫,搶她的不是奪走皮包的劫匪,而是她自己的決定,不正視內心種種渴望的決定。她坦承:

    「我不怕任何盜賊,只怕自己,到頭來,只有我自己才會讓我一無所有。」

    每次讀到這裡,我都為它所掌握到的真理感到震驚。就像這位女性,許多人太晚才發現此事:我們花了許多時間保護自己,不讓自己受到傷害,失去自己所要的。我們擔心別人對我們做某些事,奪走我們的某些東西。事實上,對我們下手的「竊賊」是我們自己。

當我們拒絕接受,關閉心門,
我們就奪走自己最珍貴的東西--
夢想、感受、愛、生機。
我們讓這個竊賊永久存在,
它是一種失落,
讓我們付出超乎想像的慘痛代價,
因為我們從自己那裡偷走的東西,
比別人能竊取的一切更加珍貴,更加重要。


(摘自本書第五章)

Copyright© 1999~2024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文化/小天下/遠見雜誌/30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