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定價:330元  網站特惠價:281 (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感謝金革唱片提供背景音樂
背景音樂為 歐皮玆演奏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第9

一九九二年,蘇聯政權垮臺,愛沙尼亞人民歡慶俄國人離開,但年邁的愛莉德選擇窩居僻鄉,深居簡出。某日,一個年輕女孩突然闖入愛莉德的院子,她衣衫不整,渾身爛泥,像隻被丟棄的小動物。女孩那驚懼的眼神、緊繃的肌肉,喚起愛莉德過往的記憶:唯有瀕臨死亡威脅,才能塑造出這種身體。她想知道,這女孩到底經歷了什麼?

五十多年前,少女愛莉德與姊姊英格住在愛沙尼亞。愛莉德遇見愛國青年漢斯,頓時墜入愛河。然而,他的目光只停留在姊姊身上,痛苦的愛莉德強壓心中妒忌,等待命運對她伸出援手。到了一九四○年代,蘇維埃紅軍勢力進入愛沙尼亞,漢斯成為被剷除的目標,愛莉德決心要保護漢斯,就算必須背上羞辱,也在所不惜……

《救贖》描寫在環境壓迫下,兩代女性為了生存必須面臨的挑戰。奧克莎儂以二十世紀紛亂的愛沙尼亞為背景,用舞臺劇換幕的方式,將兩個女人的過往今昔交錯層疊,拼湊出一段令人顫慄、感嘆又無奈的家族故事。儘管時間流逝,政權更替,但歷史終將在人的記憶裡留下永恆的痕跡。

蘇菲•奧克莎儂 Sofi Oksanen

近年歐洲最受矚目的文學新星。《救贖》讓她拿下了北歐所有重要文學大獎,包括:芬蘭國家文學獎、魯內貝格獎、芬蘭讀書俱樂部獎、米卡•沃爾塔利獎、卡勒維•安提獎等。同時,她還榮獲有「北歐的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北歐理事會文學獎,並成為該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救贖》在全世界賣出超過四十國版權,熱潮從北歐延燒至歐洲大陸,不僅獲得歐洲書獎和法國費米娜獎的肯定,更創下法國法雅客(FNAC)小說獎的先例,成為首位非以法文原創的得獎者。

一九七七年,奧克莎儂出生於芬蘭,母親是愛沙尼亞裔,父親是芬蘭人。她在二○○三年出版第一部小說《史達林的乳牛》Stalin’s Cows,內容充滿爭議,受到各界討論,並獲「魯內貝格獎」提名(此為芬蘭最具聲譽的文學獎之一)。兩年後,奧克莎儂順利出版第二部小說《小珍恩》Baby Jane

二○○七年,她創作的劇本「救贖」(Puhdistus)登上芬蘭國家戲劇院,甚至成為芬蘭國家戲劇院的常備劇碼。二○○八年,同名小說《救贖》出版,一炮而紅,久踞芬蘭暢銷排行榜,獲獎無數,並改編為電影及歌劇。芬蘭《首都報》讚譽此書「宏偉、令人顫慄,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想閱讀、書寫,並出版的小說」。奧克莎儂於二○○九年獲愛沙尼亞《信使報》選為「年度風雲人物」,是芬蘭最有潛力的年輕作家。

《救贖》講的是時間的故事。我們通常以為時間是線性的,「昨天」在我們的後面,而「明天」在前方。但是,於某些人,「昨天」會在「明天」出現。例如《救贖》的女主人翁愛莉德。

那個不堪回首的「昨天」,忽然再度出現在自己的生命裡,可以有兩種選擇:設法繼續掩蓋,或者,看出這件事的機會。「昨日重現」,或有可能不是來報仇或揭發的,只是給我們一個重新做選擇,以及彌補的機會。愛莉德便是如此,她修正了昨日,因而得到了救贖。──袁瓊瓊(作家)

 

一位年輕女子的闖入揭開故事的序幕,在戰火摧殘及時代巨變中的這一頁故事開始倒敘。隨著故事往下讀,心中的謎團一一解開。戰火無情,敘事時代巨輪下個人價值渺小,人人顛沛流離,該如何生存或繼續下去? 你需要一個信仰!

為了心中的信仰──愛情,女主角愛莉德•楚飽受試煉,最終仍選擇背叛手足,出賣自己的靈魂。然而,命運的安排,讓愛莉德•楚在餘生靈魂備受灼燒痛苦的情況下撞見這名年輕女子。當下,她回首人生或許無法重來,卻有機會獲得救贖,讓因信仰而背叛手足的罪,因而獲得赦免與重生。──黃素娟(誠品信義店副店長)

 
對於權威與恐怖的抵抗背後,使人頓生勇氣的,或許不是正義、國家等大詞彙,而僅僅是愛的飢渴。所以,那或許不是勇氣,而是一種瘋狂──
這是命運的巧合,還是狡猾?當姊妹同時愛上同一個男人,嫉妒使人燃燒也使人堅硬,使人在高壓之下仍能想出偷渡人生的方法,也使姊妹同時失去了她們的愛人。然而,良善也許像是晚醒的種子,當愛與政治的夢幻都被洗淨了以後,才可能試探地,遲疑地,伸展它自己。──楊佳嫻(作家)
 

我們一生都在為愛哀樂,為愛造業,終也將為愛贖罪。贖罪贖出了人性嫉妒之火的糾葛,女人為愛足以犧牲對手(即使是親姊姊)的悲劇。

餘生倖存者老了,愛的往事隨風飄逝,這時命運給了她另一個流浪的女孩,她收留這個陌生女孩,女孩也開啟了她的贖罪旅程,揭開滿是痛苦的記憶黑箱。

這本小說倒映出每個女人心中對愛的原型與纏繞的欲望。──鍾文音(作家)

2012年4月《聯合文學》特輯報導
2012年4月《雙河灣》書介與書評推薦
2012年4月《讀者文摘》書介推薦


百分百的傑作、絕妙好書。我希望全世界的讀者,真正的讀者,都來讀《救贖》。──南希•休絲頓,《斷線》作者

《救贖》確實是一部驚人的小說,讓人心碎,同時又滿懷希望。經由兩個女子的故事,蘇菲•奧克莎儂呈現了一個國家被蘇聯、西方,以及歷史本身反覆傷害,但仍試圖站穩腳步的故事。──拉拉•瓦彭亞 (Lara Vapnyar),《家有猶太人》作者

文字調性令人聯想到伊恩•麥克尤恩的《贖罪》,這部作品堪稱斯堪地半島最棒的犯罪小說。這件苦澀的珍寶預告了,文采洋溢的奧克莎儂筆下肯定會出現其他傑作。──美國《科克斯書評》

蘇菲•奧克莎儂已然成為一個文學現象……《救贖》是一部精采絕倫的作品,緊抓住讀者的想像力。──英國《泰晤士報》

令人讚嘆的作品……奧克莎儂刻劃出一件有渲染力,同時充滿人道關懷的藝術作品。──美國《新共和》雜誌,Jacob Silverman


別跟我借《救贖》,我不會跟它分開的。我讀《救贖》讀了兩次。第一次讀的時候,我全神貫注,連女兒對我唱歌也無法讓我停下來……這本書的敘述太吸引人了,讓我第二次讀的時候整個人深陷其中……將會像史迪格•拉森的作品一樣擄獲讀者的心。──美國《康科德箴言報》,Megan De Vorsey


權力和失去是《救贖》的主題……它提醒了大家那些我們寧可遺忘的事,那些發生了、卻不被世界正視的事。這個故事包含了數百萬人的人生,他們被迫作出不可能的決定,幸福人生被竊取,……可和瑪琳娜•路維卡的傑作《烏克蘭拖曳機簡史》和《兩輛拖蓬車》相比。──《經濟學人》(線上版)


奧克莎儂熟練地處理雙主線和多重觀點,讓人一頁接一頁,最後到達戲劇性的結局。推薦給喜愛托爾斯泰和巴斯特納克等俄國作家,以及以愛欲與背叛為主題的當代作品的讀者。──美國《圖書館期刊》

假如您今年只能讀一本書,就讀《救贖》吧。──丹麥《Elle》雜誌

《救贖》一書殘忍、扣人心弦又精巧,迴盪著懸疑氣氛:未說出口的祕密和羞愧之事……像網一樣覆蓋全書,讓讀者一頁頁讀下去……筆觸生動、精確而美麗。──芬蘭《首都報》

蘇菲•奧克莎儂是位技巧超群的小說家,漸次開展她這迷人的故事。她能抓住細微而隱晦的戲劇性,呈現扭曲的心理和因愛而自我欺騙的理由。芬蘭能以此閃亮新星為傲。──丹麥《晨報》

《救贖》:等待一朵善良的花 by mings

我最喜歡這本小說的一點是它拼圖式的寫法,零散的片段營造出劇場似的觀感,幕起幕落,線索隨著換幕逐漸清晰,故事的全貌一直到了最後才浮現,每一絲內心掙扎背後的理由終於明朗,而讀者早就沉浸其中,被悲傷的情緒淹沒,無法自拔。

我覺得歷史小說在本質上便有其重要性,或許人類當真無法學到教訓,但至少我們有機會直視從前的苦痛,無須迴避。而且《救贖》幾乎得遍了歐洲的文學獎,故事性及文學性都有很高的水準,更是值得一讀的另一個理由。 (閱讀全文)

《救贖》試讀心得 by vernier

兩個女人的故事,講著雖不相同卻都十分沉重殘酷的悲劇,而最後這兩段故事更巧妙相融在一起,帶來一個雖心痛卻同時顯露一線希望的結局。由她們的故事,牽引著我看到了時代的悲劇,因時局或他人的殘忍,命運不時拋出考驗,不管如何抉擇都有人受傷,卻又非選不可,在戰火下,命運的悲慘扭曲我們做出許多意想不到的行為,有人活著,有人死去,沒有任何贏面的選擇,充滿心中的罪惡感或傷痛卻像螞蟻一般日復一日噬咬著內心,這真是一個觸動人心卻殘忍的故事。 (閱讀全文

救贖-等待陽光的國族家愛 by 薩芙

作者Sofi Oksanen的母親是愛沙尼亞人,父親是芬蘭人,她的母親、祖母那代皆有痛苦經歷,她認為心靈創傷可以通過藝術為媒介,一代一代傳遞,創傷處理。藉由文學創作讓各國看見歷史的痕跡,沉默的敘事學中,善用廚房、裙子、食物、蒼蠅、烏鴉、窗簾、地板……等象徵,把女性所受的各種社會問題再次剖開或遮掩,美麗年輕的她成功引起大家注意。

救贖《PUHDISTUS》鋒利的架構,民族國家血腥政治的事件,沒有英雄式的神話出現,以純粹的愛隱喻壓抑在戰亂下,人民所能選擇與表現的愛意,貼近現實且驚悚,直到最後結局,仍餘波中顫抖。(閱讀全文

 

 

一九三六∼一九三九年,愛沙尼亞之西,萊內郡
愛莉德吞下五瓣紫丁香,墜入愛河

星期日上完教堂後,愛莉德和英格習慣到墓園散步,看看能不能碰見朋友,順便偷看男生,故做媚態,遊走於善良風俗的邊緣。教堂裡,她們總是焦躁地坐在科盧密的奧古斯妲公主墳邊,腳踝不斷繞啊繞,等著待會兒到墓園炫耀一番,展示時髦昂貴的黑色絲襪裡的腳踝,盡可能表現出最嬌媚可愛的走路姿態,美麗大方地向可能的結婚對象大送秋波。英格的頭髮編成辮子盤繞頭頂,狀似皇冠,年紀稍小的愛莉德則任由辮子垂掛頸後。那天早上,愛莉德說想去剪頭髮。她見過城裡的姑娘頂著迷人的電燙捲髮,只要兩克朗就能擁有,但是英格覺得很醜,還說母親一定不會答應。

不知為了什麼緣故,這個早晨讓人感覺特別輕盈,紫丁香也開得特別讓人暈陶陶的。愛莉德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她對著鏡子捏捏臉頰,非常確定今年夏天會有美妙的事情降臨,要不然她不可能找得到一朵五瓣的紫丁香。這是一個預兆,錯不了,更何況她還滿心虔誠地把花吞了。

終於,大夥鬧烘烘地走出教堂,女孩們到墓園散步,漫步松樹底下,蕨類植物掃過一雙雙腿,松鼠奔馳枝葉間,墓園的水井咿啊響個不停。遠遠飄來烏鴉的啊啊鳴叫──烏鴉在結婚對象這方面代表什麼兆頭呢?英格嘴裡哼著歌:「呱啊呱啊,誰能成對成雙。」燦爛未來從天而降,生命多美好。她們一如大多數的年輕女孩,想到未來幾年的美麗憧憬,胸腔頓時溢滿喜悅。

姊妹倆一邊咬耳朵說悄悄話,又不時這邊那邊停一下和朋友聊幾句,差一點來不及走完整座墓園。愛莉德的絲質洋裝被一座墳的鐵絲柵欄鉤住,她彎腰想鬆開糾結,就在此時,她看見德國人墳區旁站著一個男人。他緊挨著一座矮牆,身旁幾株柳樹,伴著陽光和矮牆上的青苔,晴光朗朗,笑容燦爛。那男人正對著某個人笑,接著蹲下綁好鬆開的鞋帶,嘴裡依舊沒停,鞋帶綁好後隨即站起來,動作跟剛剛蹲下時一樣活力四射。愛莉德完全忘了勾纏鐵絲的洋裝,裙擺還沒解開就猛地挺直身子。絲質布料撕裂的聲響將她帶回現實,她動手解開纏繞的布片,拍拍衣料上沾染的鐵鏽。感謝老天爺,裂縫不大,或許沒有人會注意到。或許他不會注意到。愛莉德擺頭理理頭髮,完全沒用到雙手。看過來啊。愛莉德咬住雙唇,好讓唇色變紅。她大可自然大方地轉身往回走,再次打矮牆前經過。往這邊看啊。

看著我。男人終於講完話,轉頭朝她們這邊看,就在這瞬間,英格恰巧轉頭查看是什麼讓愛莉德這麼高興。就在這一剎那,陽光射上姊姊頭上的髮辮皇冠──不,不要!看我啊!──英格以她特有的姿態伸長脖子,讓人聯想到天鵝,然後她抬起下巴,那男人和英格四目交接。愛莉德立刻明白他再也不會多看自己一眼了,因為她看見他停止說話,看見他伸手進口袋裡掏菸盒的動作頓時停格,看見他話說到一半突然噤聲轉而盯著英格看,還看見他手上的菸盒盒蓋閃著白光,一如利刃。英格走到愛莉德身邊,眼睛卻沒離開過那個男人,她鎖骨附近的肌膚光亮迷人,頸項的凹處散發出邀請的意象。英格看都沒看妹妹一眼,便抓起她的手,拖著她往矮牆方向走。男人直挺挺地動也不動,此時他的友人也發現男人沒在聽他說話,拿著菸盒的手停在肋骨下方,接著他的友人看見了英格拉著愛莉德過來。愛莉德被迫踏出每一步的同時也試圖反抗,甚至想找一塊墓碑當支撐,充當定住不動的根。每踏出一步,她的鞋跟就用力插進土裡,但是泥土每每被翻起,草根被拔起,松樹讓路,野草滑落,碎石翻轉,甚至有一隻夏日的蒼蠅飛進愛莉德的嘴裡,而她卻無法將蒼蠅趕出來,因為英格不肯停下腳步,一路拉著愛莉德執意往前。小路上空蕩蕩,直通矮牆,愛莉德清楚看見那男人臉上的神情,恍如神遊太虛,超越時空,她也感應到英格腳步裡的興奮,以及手指上的力道。姊姊的脈搏緊貼愛莉德的手心跳動,在此同時,她的臉部表情變化出萬種風情、眾所周知的熟悉嬌態,這些矯揉作態對跟在後頭的愛莉德來說,彷彿是迎頭劈來的一堆垃圾,又濕又髒,沾黏她的臉,一部分還在她身邊飛舞,活像幢幢鬼影,一切已成過去。而英格早上跟愛莉德說笑時出現的酒窩,只隱隱浮現一下,隨即消失無蹤。抵達矮牆前時,姊姊完全變了一個人。嶄新的英格變得連愛莉德都不認識了,她不再只把祕密告訴愛莉德一個人,不再跟愛莉德結伴去公園喝賽特茲氣泡水,而是跟另一個人去了。嶄新的英格連同她的思緒都改屬於另一個人,她的笑聲將為另一個人而響──為她心所屬的人,為那個愛莉德好想感覺他的肌膚、好想將自己體內的熱浪與之合而為一的男人。那個男人原本應該凝視的人是愛莉德,看見她彷彿遭到石化,而從口袋裡掏出菸盒的動作也應該是為了她而停格。然而,是英格,是她讓香菸盒白森森的鋒利閃光劃破了愛莉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