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遙想音樂的古典年代,經典名曲的深邃與悠揚,彷彿穿透紙頁而來……

楊照介紹了自己喜愛的五○首經典曲目,包括晶瑩清響的鋼琴獨奏曲、深沉雋永的大提琴曲、層次豐盈的小提琴協奏曲、浪漫精采的鋼琴協奏曲,以及氣勢澎湃的交響曲。他透過長年累積的音樂深度,書寫樂曲創作故事、時代背景和樂段精華,讓人得以感受樂聲下的豐富與感動,享受一方悠揚時光。

 

人聲器樂渾然合唱
貝多芬第九號d小調交響曲「合唱」Op. 125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前三個樂章貝多芬就已經放入大量的歌唱性成分,做為伏筆鋪陳,使得合唱的出現,感覺如此順理成章。

一八○八年,貝多芬創作了奇異混合體「合唱幻想曲」,這首曲子以鋼琴獨奏開頭,長段鋼琴表演之後,樂團才悄悄地加入,和鋼琴協奏。到了樂曲最後三分之一,合唱團又進來了,唱出「彼此相愛」的歌詞,讓音樂衝向高潮結束。這首曲子無從歸類。它不是鋼琴協奏曲,不是合唱曲,不是宗教清唱劇,是貝多芬在既有類別之外,出於自己的音樂追求而有的創新混合。

會有這樣的怪胎,背後有兩個時代變化的影響。一個是貝多芬聽力愈來愈差,嚴重傷害他的鋼琴演奏能力,他寫愈來愈多給別人演奏的作品,也就有興趣拉進各種不同的人、不同的聲音到曲子裡。第二個是音樂演奏明確地從本來的教堂和宮廷走出來,走到哪裡去? 新的專供音樂演奏的大眾廳堂還沒建立起來之前,音樂很自然地走到劇院去和更多的聽眾相會。

這個時代,同一個晚上劇院既上演歌劇又演奏樂曲,極為平常。人聲和器樂在劇場裡頻繁穿插,當然也就很容易互相配合。劇院的環境,顯然讓當時的作曲家習慣合唱、獨唱與器樂的融合新視野。

「合唱幻想曲」當中出現的歌曲主題,稍加變化,後來就又用在第九號交響曲「合唱」上。這個明白的連結,讓我們可以安心地將「合唱幻想曲」視為「合唱交響曲」的前身。

如果這樣看的話,那最值得好奇的問題是—從一八○八年的「合唱幻想曲」到一八二四年的「合唱交響曲」,中間怎麼會隔了漫長的十六年?

從貝多芬交響曲創作的過程看,這十六年真的很長。一八○八年,跟「合唱幻想曲」同時發表的,有第五號、第六號兩首交響曲。接著一八一三年,第七號交響曲;隔年,第八號交響曲完成。之後,經過十年的時間,貝多芬才又創作了第九號交響曲。

而且,第九號交響曲並不是在十年內反覆譜寫、反覆修改。留下來的資料清楚顯示,這首作品是從一八二三年的四月開始寫,到一八二四年的一月寫完了。換句話說,貝多芬用近乎瘋狂的創作速度,一氣呵成寫了這首演奏時間超過一小時,聲部編制空前龐大的曲子。

從「合唱幻想曲」到「合唱交響曲」,十六年間發生了很多事。貝多芬從歌劇得到刺激,感受到人聲的魅力,實驗「合唱幻想曲」。然而那個時期,他真正醉心的是交響曲式的開發,所以轉而想將歌劇類似的人聲戲劇性,寫進器樂曲中,因而有了最具舞台效果的第七號交響曲。可是接著的第八號沒有辦法再開發出新的路途,貝多芬對交響曲的熱情就慢慢冷淡了,對他而言,交響曲的可能性差不多也就到了盡頭。其他音樂形式,例如弦樂四重奏、宗教音樂對他有更大的吸引力,他的「交響曲時期」走到了盡頭。

然而應該就是在創作「莊嚴彌撒」時,人聲與器樂的廣泛互動混和,有了新的突破,於是貝多芬回頭撿起自己十幾年前的「合唱」,將古怪侷限的「幻想曲」大膽直接地擴大成「交響曲」,於是「合唱」和「交響曲」都得到了新的生命。

十六年的沉澱,讓貝多芬更懂得如何將人聲和器樂結合在一起。表面上看,合唱只在第四樂章進來,但實質上,前三個樂章貝多芬就已經放入大量的歌唱性成分,做為伏筆鋪陳,使得合唱的出現,感覺如此順理成章。

貝多芬很早就對於交響曲的慢板樂章感到不耐煩。從第三號交響曲的葬禮進行曲之後,他的交響曲就沒有真正的慢板樂章,然而將長篇合唱加在終曲樂章,讓貝多芬可以理直氣壯給第九號交響曲寬宏歌唱的慢板第三樂章,而不會覺得結構失衡。席勒寫的歌詞也刺激了貝多芬寫出既超越又世俗的旋律,反覆吟唱,跨越各種音高,彰顯出「世界一家」異中求同、同中有異的精神。

這終章的合唱規模,也同時襯托合理化了前面第一、第二樂章的長度,讓貝多芬可以將他畢生對於變奏、轉調、和聲進行的想法,充分發揮,這首作品於是既深且廣,不只永留音樂史上,而且永遠在聽眾心底傳頌。

貝多芬九號交響曲一方面給交響曲式創造了難以攀越的高峰,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後代音樂家對交響曲的興趣與鬥志,不誇張地說,從此之後,每一首重要的交響曲作品,都是以「貝九」為敵人,設計思考出某種超越或繞過「貝九」的方法,才能成就為傑作的。

定價:320元  網站特惠價:272 (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試聽

感謝金革唱片提供背景音樂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全集(5CD+1Bonus 原文曲目介紹CD)
Symphony No. 9 D minor / d-Moll op. 125 I.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Copyright© 1999~2011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文化/小天下/遠見雜誌/30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