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2013/07/19(五)郝柏村院長訪港演講精彩報導
權力可以寫今後的歷史,但無權扭曲、隱藏過去的真相──郝柏村

1937~1949,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的命運。
高齡95歲的郝柏村先生,是國內少數親身參與八年抗戰、國共內戰的軍事領袖。
繼2011出版《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1945∼1949》後,
他傾生命之力,兩年之內,
以60萬字完成本套書《郝柏村解讀蔣公八年抗戰日記》,
再一次為中華民國近代史留下關鍵註解。

6/27(四)聯合報A4版,以全版規模,
大篇幅刊載本書精華書摘及郝先生自序全文,
針對厚達1,437頁的套書,為全國讀者提供精采導讀。
以下為報導全文,
天下文化希冀本書能為後世留下歷史原貌,
也為今日兩岸的歷史詮釋權,廓清迷障。

【2013/6/27(四)╱聯合報╱A4郝柏村書摘】

郝柏村新書摘錄 天下文化出版

1941抗戰關鍵轉折 郝柏村新書解讀

對內,國共分裂。對外,加入盟軍 蔣公料敵如神 卻失算日俄布局

  在七七事變七十六周年前夕,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將出版六十萬字的著作──《郝柏村解讀蔣公八年抗戰日記:一九三七~一九四五》,解讀這場悲壯戰役的因果脈絡。

  郝柏村是曾親身參與八年抗戰、國共內戰、八二三砲戰的軍事將領,並於一九六五至一九七零年隨侍蔣公長達五年。本報特先刊出書摘,與讀者回望歷史。

  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認為一九四一年是抗戰內政、外交變化最大的一年,既是獨力抗戰的最後一年,也是中美英聯盟作戰開始的一年。

  郝柏村說,抗戰開始後,共黨表面上宣布共赴國難,並改編為十八集團軍與新四軍,常與國軍發生衝突與襲擊。由於新四軍違抗調往黃河以北的命令,爆發了新四軍事件,國府取消其番號。新四軍殘部逃往江蘇,中共明令恢復在蘇北發展,從此抗戰陣營正式分裂為兩個軍令權,抗戰初期軍令統一的形象徹底破壞,國共一面抗戰,一面內鬥。

  一九四一年底發生珍珠港事件,美國不得不對日宣戰,甚至其對德義同時宣戰,反在我國之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我長期獨力抗日,進入了民主陣營對軸心國的聯盟作戰,美國的國力,是二次大戰致勝的決定因素,中國站在英美民主陣營,名正言順可以接受美國的軍事及經濟援助。

  郝柏村分析,抗戰聯盟作戰並非一帆風順,蔣中正時感中國受英美輕視,尤以邱吉爾的謀略,及英美如命的淵源,「先歐後亞」的大戰略,我們幾乎毫無反對的發言權。所幸中華民國國際地位確定,達成抗戰的終極目標,終能解除百年來的不平等條約,及中國領土主權完整的目標,一舉完成。

1942年郝柏村在印度蘭伽。照片/郝柏村提供

  郝柏村指出,蔣於日記料德必攻俄,精準如神,但在戰略思維上,對希特勒只能以「瘋狂」解釋。如以德國軍事將領的戰略素養,只有兩個條件下,德攻俄才有勝算,一為西和英國,高舉反馬克思政權大旗;二為東聯日本,日本素以反共脅迫中國,如以反共口號,與日本夾擊史達林,則俄必敗,資本主義的美國亦未必援俄抗德,扯日本的後腿。

  但蔣中正的判斷也並非事事皆準,郝柏村說,蔣一直主觀判斷日必向北進攻俄。要知道史達林以承認偽滿,換取日本簽中立條約,均符合兩國戰略利益。就史達林而言,可避免德俄戰爭兩面作戰,同時亦鼓勵日本南進,而日本既決定南進,其最大的威脅為俄國扯後腿。當俄竟承認偽滿,以換取日俄中立,互得其利;但蔣公始終認為日必攻俄,而終失算。

 
 

蔣不釋兵權 共軍假抗日真壯大

  郝柏村解讀蔣中正八年對日抗戰的日記,認為蔣中正拒絕讓史迪威指揮中國軍隊以及分發美製武器給共軍的政策並不正確;如果反其道而行,反而可以破解中共的國際宣傳,露出「假抗日,真壯大」的狐狸尾巴。

  郝柏村指出,蔣公堅持中國戰區的指揮權,與美援武器的分配權,這是僅從民族自尊觀點出發;但若從謀略觀點來看,未必有害無利。

  他分析,史迪威爭指揮權,對象包括共軍,由於國軍接受美援裝備的部隊,均派有美軍顧問隨軍行動,若史迪威以十分之一的武器撥給共軍,則共軍亦必須接受美軍顧問;共軍如不願接受,美援自然不會交與共軍,用不著蔣公反對。

  郝認為,如果共軍接受美援,美軍顧問就必須隨共軍行動,未來史迪威若對共軍賦予對日作戰任務,共軍假抗日的狐狸尾巴也就露出來了,用不著政府宣傳。如果共軍在美顧問隨行下,真正對日作戰,完成政府賦予的任務,正是求之不得的事,因此研判中共可能自動放棄美援武器。

  另就史迪威指揮中央軍而言,基本上,作戰任務都得自最高統帥的同意,如果史迪威強行以己見,賦予中央軍任務是行不通的。史迪威指揮華軍的問題,從謀略上看,對政府是有利的。就對俄而言,俄國絕對支持中共。郝柏村猜測,俄亦必反對美軍顧問隨共軍行動,中國想要在美俄之間舉足輕重,兩得其利是做不到的,依美制俄才是上策。

  對日戰爭期間,共黨在國際宣傳勝國民黨一籌,其中美國在華記者多有同情中共者。

  郝柏村認為,美國在華記者,百般要脅,無理取鬧,對我國元首來函,各種誣衊之詞層出不窮,蔣公始則謙詞慰之,而彼等益加荒謬不遜,甚至要求限期答覆,限期接見,但蔣公拒絕其要求。

  郝說,各記者來自民主國家,已成新聞自由的無冕王,此際蔣公以數十年威權領導,很難適應;政府高層不少留美學者,應深知此情。中共的宣傳為何能影響美政府?乃透過美國記者。故記者是不能得罪的。但蔣中正身為元首,無肆應記者的經驗。

其實最有效的辦法,記者及媒體可先提書面問題,以書面答覆;如蔣公適應後,酌量接見友好記者,談抗戰艱難經驗,及治理中國分崩離析的困難,是不會被記者問倒的。以民主寬容形象注入美媒體,應是上策。
 

美援變通膨 美軍吃喝中國埋單

  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解讀蔣中正八年對日抗戰的日記,他發現一九四四年雖然即將勝利,但美蘇英等國依舊看不起中國,動輒以終止援助要求中國軍隊賣命;蘇俄甚至在新疆公然掃射國軍,以掩護當地叛軍。

  一九四四年一月,同盟國商議反攻緬甸,但美英兩國卻拒絕派出海空軍登陸緬甸海岸,強逼中國派出雲南遠征軍從陸地反攻。郝柏村指出,美國總統羅斯福多次去電蔣中正,以斷絕美援相威脅,目的就是希望牽制在緬日軍,以免這批日軍轉用於西南太平洋戰場,完全是戰略自私,完全是以犧牲別人,坐觀成敗的騙人戰略,豈能上當?

  郝表示,中美俄英雖為四強,但中國因國勢貧弱缺乏發言地位,諸如莫斯科四國宣言,僅在英美俄決定,由未參加的中國簽字而已。開羅會議的中英美三國公報,須待隨後舉行的德黑蘭英美俄三巨頭會議結束後才能始發表,意即開羅公報,須先知照史達林。

  抗戰軍興之初,中蘇簽定互不侵犯條約;但在一九四四年,蘇俄軍機公然在新疆掃射剿匪中的國軍,時間長達半小時。郝柏村認為,蘇俄支援中共,又染指新疆與外蒙,其實無異倭寇。

  當蘇俄染指新疆之際,美國又頻催中國出兵緬甸,郝柏村分析,羅斯福質問中國滇西為何不出擊,其意乘俄國侵中之機,再加以壓力,迫我屈服。美國駐華軍事機構,稱已奉華盛頓之命,如我滇西部隊不向緬出擊,則其對華武器的接濟即將停止。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美機未經我同意,亦未事先知照就逕自轟炸武漢,郝柏村指出,美軍自以為得意,未顧及我國人民犧牲之慘,此乃美國無視於聯盟作戰的基本原則,美國對我軍以供給武器為餌,使我內部分裂,純為帝國主義作為。

  郝柏村另提到在華美軍的開銷驚人,是法幣通貨膨脹的原因之一,他說,美軍在華伙食,起初每月三億,後增至每月五億元法幣,飲食水準比照美國,連牛排都是空運而來,而在華採購,均由我方付法幣,美方亦不願照官價付我美元。

  郝柏村估計當時在華美軍以空軍為主,約有一萬人,每人每月我國須付五萬法幣,實是欺人太甚。

  美軍不但吃得好,還在黑市拋售美元。郝柏村說,黑市一美元可換七萬法幣,此種不法行為,唯美國人才能做出,此即所謂「助華」,蔣中正日記對「美援」可謂諷刺極矣。

 

《自序》血肉和淚水築成的歷史長城

  我生於一九一九年,鴉片戰爭發生於一八四○年,距我出生七十九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發生於一八五六至六○年,距我出生五十九年;中日甲午戰爭發生於一八九四至九五年,距我出生二十四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發生於一九○○年,距我出生只有十九年。如果你問我,對上述四次戰爭所知多少,我的答案是甚少。

八年抗戰 答案啊藏在歷史

  八年抗日戰爭從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二○一四年,就是七七事變的七十七年了。現在八十歲以下的同胞,你問他們對抗戰所知多少,答案和我對鴉片戰爭的了解一樣,不足為怪。更何況由於政治因素,無論大陸與台灣,對抗戰歷史真相或予扭曲、隱藏,或予淡化。

  鴉片戰爭為時僅兩年,雙方使用兵力均不及六萬人,戰場僅限於沿海的廣州、廈門、寧波到上海,波及的人民僅能以百萬計。鴉片戰爭的結果,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割讓香港及賠款,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國際間的不平等條約。

  英法聯軍之役,為時四年,雙方使用兵力,英法兩萬五千人,清廷四萬餘人,結果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中日甲午戰爭為時一年,雙方使用的兵力,日軍兩萬五千人,和軍艦十二艘;清軍六萬人,和軍艦十艘,戰場僅在黃海、朝鮮半島、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所波及的人民亦僅能以百萬計。清廷失敗,簽訂了馬關條約。

中國百年 不平等條約纏身

  所有不平等條約的共同點,不外是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劃定租界、行使領事裁判權,及內河航運權。這些不平等條約,束縛了中國一百年。

  一百年來的不平等條約,都經由八年的抗戰取消;對年輕世代而言,只是歷史的一頁,與他們的現實生活及未來發展,似乎沒有關係。八年抗戰雖已勝利結束六十八年,但其所遺留的問題,至今尚未解決,與年輕世代未來的禍福息息相關。

  八年抗戰是攸關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聖戰,不是為哪一個政黨的成敗而戰。自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共兩千五百九十四天;戰場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各為三千公里以上,波及地區約五百萬平方公里,戰線曲折綿延達五千公里以上;我方使用兵力為六百萬,日方在一百萬以上。當時從都市的大街小巷,到鄉村的田間,都瀰漫著抗戰歌聲。

荷槍揮刀 億萬人血淚長河

  九一八、 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槍在我的肩膀,血在我的胸膛…亡國的條件絕不能接受,中國的領土一寸也不能失守…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這萬里血肉長城,是四億五千萬人的淚水,和一千萬人的血肉所築成的,包括因作戰不力而處決的將領,他們的血,也是長城的一塊基石。構築這血肉萬里長城的唯一總工程師,是蔣委員長。

  這就是八年抗戰的歷史真相,但自一九四九年以後,這個真相不見了。中共其實也是抗戰的一部分,勝利後,經由內戰取得政權,誇大自己對抗戰的貢獻,甚至自稱主導抗戰,而以抗戰歌曲為國歌,卻隱藏曲解抗戰歷史的主要部分。我以抗戰人的身分,曾有機會,參觀一個由中共所建的抗戰紀念館,對其內容虛假,深感遺憾,這是對抗戰犧牲一代的侮辱,也是對後世的欺騙。

蔣委員長 鐵血抗世界強權

  在台灣,部分受「皇民教育」的人,從日本的觀點看抗戰歷史,認為八年抗戰與台灣無關,台灣只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切斷與抗戰的關係,從而切斷與大陸的臍帶血緣。權力可以寫今後的歷史,但無權扭曲、隱藏過去的真相,這在學術良知上是不道德的。

  日記的本質是主觀的,讀者可各依自己的立場,有不同面向的解釋,但抗戰是以落後、貧窮而分裂的國家,敢於對世界一流強權說不,全憑蔣委員長在內外交迫、危疑震撼中,堅持抗戰到底,鐵一般的意志,甚至不惜退出聯盟作戰,與重慶共存亡的決心;也憑這鐵的意志,喚醒、凝聚與團結中華民族的精神,發揚了民族正氣,是最後勝利的唯一因素,這應是客觀公正的全民共同結論。

  七七事變時,我尚是軍校的學生,到抗戰勝利,我只是少校軍官,但抗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大變化,我身歷其時,真是刻骨銘心,終身難忘。但所歷所知,僅是片段與局部,就是因身歷其時,閱讀抗戰領導者的日記,能從片段延展全程,能從局部拼成全面,應是最真切的歷史真相,何況有我自己的血和淚在裡面。

一頁日記 為真相撒下種子

  中共經抗戰而壯大,由內戰而執政,是其策略的成功。既以抗戰歌曲為國歌,就應認同抗戰歷史的真相,當無損於現有權力的基礎。六十多年過去了,上一代的恩怨逐漸消失了,抗戰的光輝歷史,不屬於一黨一派,而歸中華民族所共享。回復抗戰歷史真相,是現代文明政府改革開放、擴大胸襟,對全民的至誠表現。

我的解讀,多憑個人的記憶,遺漏是難免的,但抗戰中重要決策的形成,日記是真憑實據,但願本解讀,能為歷史留下重見真相的一粒種子。
 
 
 
 
 
 
 
  定價:1800
網站特惠價:1104(約61折)
目前庫存不足
 
 
  定價:600
網站特惠價:510(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