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全彩印刷 2013/03/01出版
定價:400
網站特惠價:340(約85折)
放入購物車

★ 繼《台灣的驕傲》、《台灣限時批》後,中國時報編輯團隊再度全力出擊
★邀訪各領域代表人物,以台灣社會的關鍵核心,找出共同前進的新動力

走過百年,台灣延續傳統、包容創新,以多元創造新世代
中國時報精選最在地的本土精神、最獨特的社會文化
以12 個關鍵字,呈現最熱血實在的台灣風貌
【開講】:
【好呷】:
【紅不讓】:
【MIT】:
【台客】:
【志工】:
【快活】:
【無米樂】:【那魯灣】:
【保庇】:
【給力】:
【台灣夢】:
多元民意談天說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吃吃喝喝回味無窮,大江南北口味無所不包
最熱血的加油聲,奮力拚出輝煌戰果
勇於突破創新,提升品牌形象再造高峰
跨越族群的混搭文化,中西合璧兼容並蓄
發揮利他精神,貢獻所長回饋社會
元氣十足有精神,活得健康又暢快
疼惜向天奮鬥的心,腳踏實地追求農業永續
原住民共同象徵,我們都是一家人
敬天地祭鬼神,求善報心誠則靈
酷炫有力真帶勁,兩岸互相加值共創華流
人人擁有平等機會,懷抱希望追尋夢想

  台灣社會近年來不斷注入新動力,並產生相對應的流行名詞與新文化。中國時報特別找出十二個能夠彰顯當前臺灣核心價值的關鍵字,希望呈現讓台灣建立自信、與眾不同的社會前進動能,並藉此與讀者共同掌握台灣社會脈動,帶著多元自信的視野審視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這十二個關鍵字,深刻傳達了台灣社會近年營造出的新趨勢與活力,節奏明快而熱血帶勁,多元融合而無所不包,描繪當前台灣最豐富多元的風景與願景。

  在這塊土地上,無論政治、經濟、民生、文化各領域,皆以百花齊放之姿綻現。在原有的基礎上,包容、改變和創新,創造了目前台灣繽紛、多元的樣貌和價值。就在這樣生機蓬勃的氛圍中,台灣社會邁開步伐向前行。

 

中國時報編輯部調查採訪室
  2008年金融海嘯襲捲全球,台灣媒體業面臨最寒冷的冬天,《中國時報》於8月1日成立調查採訪室,延續資深記者部門的時報傳統,以企劃新聞專題、深度報導及調查採訪為宗旨,為讀者掌握社會脈動、解析政經趨勢。

  中時調查採訪室成立迄今,先後推出「我的小革命」、「消失與重生」、「新故鄉動員令」、「台灣關鍵字」等系列專題,獲得吳舜文新聞獎、真善美新聞獎與社會光明面新聞獎等專業獎項的肯定。相關報導並集結成冊,有《我的小革命》、《民國九九,台灣久久》、《台灣限時批》、《台灣的驕傲》等著作,深獲各界好評。



引領台灣前進的十二個座標

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 張瑞昌

  「看台客搖滾精神,如何衝撞三百年管弦樂傳統,創造最猛!最勁!現代台客搖滾交響樂!」我在台大溫州公園旁的一家咖啡店發現這張宣傳DM,一場名為「瘋搖滾•硬台灣」的音樂盛會,將於三月十八日躍上國家音樂廳的舞台。

  演出的卡司很有意思,「台灣搖滾始祖」羅大佑和亂彈要挑戰古典,「跨界音樂天王」櫻井弘二將再現張雨生熱血經典,還有「陽光天使」Janet的提琴搖滾。廣告詞寫著「前所未見的超強組合,正港本土草根硬樂,鹿港小鎮、八家將尬上我的未來不是夢。」

  這讓我想起「台灣關鍵字」中最先登場的「台客」,歌手陳昇說,「台客文化最好的例子就是『海角七號』,連日本人的角色都有,像大拼盤,好看、溫馨。」台客文化的核心元素就是混搭,絕對包容。一如學者陳建志為帽子歌后鳳飛飛下的註腳:「兼容並蓄、華麗大方的特質,就是台客文化的精神。」

  這是一次奇妙的相遇,我從來都沒有預料到會在一年後與「台客」重逢,而我正為中時調查採訪室即將集結成冊的《台灣關鍵字》一書撰寫序文。

  一年前,時任調查採訪室主任的何榮幸和我討論策畫「台灣關鍵字」的年度專題,心中勾勒的共同景象是找尋十二個能代表台灣社會變遷軌跡的代名詞。對同是五年級生的我們而言,從一九八七年解嚴後投入新聞工作至今,不僅曾經歷過街頭運動狂飆的年代,目擊各種社會力宛若猛虎出柙般流竄,也見證了一波波的民主轉型和媒體革命,深刻地體驗到台灣社會的蛻變與成長。

  然而,解嚴後迸出蓬勃生命力的台灣社會,經過二十五年的淘洗後,又產生了哪些變化,並且從中淬鍊出什麼樣的新生力量?身為曾躬逢其盛的新聞工作者,我們渴望獲知答案,因而孕育製作「台灣關鍵字」這項專題的初衷。
(以上推薦文為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參考《台灣關鍵字》)

志工:發揮利他精神,貢獻所長回饋社會
台灣民間慈善服務與法令簡表


志工:發揮利他精神,貢獻所長回饋社會

 

  「志工」一詞和其制度的緣起,可說是因應二次大戰後因福利主義興起導致政府財政支出崩塌,進而發展出義務工作,以利解決社會需求。然而,台灣社會早期普遍貧窮,只能靠宗教團體或有錢的慈善家成立醫院診所、收容之家,提供免費的義診和教育。在社會日漸富裕後,人們便有多餘心力付出,回饋社會和國際。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有四百萬人投入志願或義務服務。

  而災難更是驅動人心為善的關鍵。一九九五年,日本發生阪神地震,這一年被視為日本的志工元年;台灣人大動員救災、重建,甚至大批青年下鄉駐點參與社區營造,也在九二一大地震這年。

  包含慈濟基金會在內的民間團體,也將「做志工」變成了社會朗朗上口的實踐用語,讓志工台灣的精神更活躍。

送炭到泰北,開啟意外人生

  廿多年前的台灣,「志工」觀念剛萌芽,一句「夜深了,快回家吧!」在黑暗中勸撫了年輕人徘徊的心;二○一○年拿下金馬獎特別貢獻獎的孫越,是台灣第一代志工拓荒者,其人生故事比電影還精采。而兩度榮獲總統獎的台大碩士生沈芯菱,小小年紀竟已投身公益十二年,是全國最年輕的志工先鋒,更被《世界年鑑》、《台灣名人錄》及高中、國中小學等八本教科書列為青年典範。

  一九七○年代,是孫越演藝事業的高峰,兩年內拍上兩百部電影,紀綠無人可及。他名利雙收卻不快樂,曾三次想自殺。一九八三年,他代表宇宙光「送炭到泰北」的行動,意外成了他人生的轉捩點。「眼睜睜看著孩子在面前死亡,任何人卻都無能為力!」中國青年軍出身的孫越,打過仗、看過死亡,但他開始思考,人不該只為自己活。

  他回國後宣布「八個月做公益、四個月拍電影」,一邊演戲一邊當志工,但是卻發現兩者難以兼顧。一九八九年,就在沈芯菱出生的那一年,孫越正式結束了四十年演藝生涯,白天宣導戒菸、捐血、捐贈器官、安寧緩和醫療等公益,晚上則留給家人:「這輩子我最喜歡演戲,不管是小舞台還是大場面,我都夢想成真做到了,所以我不太在意自己了,想為弱勢向社會發聲。」

路邊攤教育,體會自己富有

  早熟的沈芯菱,則毫無一般人的快樂童年。她坦承,自己一直很自卑,小時候擺攤賣汽水、花生、菱角等微不足道的小東西,賺錢有限、居無定所。「有一天,一個小妹妹來買汽水,一樣都是五、六歲,她穿著漂亮洋裝,反觀我卻一身髒兮兮……」

  幾天後,沈媽媽神祕從身後拿三本舊書送她,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應該去想需要的東西,而不是想要的東西。人總是喜新厭舊,衣服外在舊了就丟了,很多東西卻是別人一輩子拿不走的。」

  「我長大真的發現,知識、親情、關懷和善良才是一輩子拿不走的東西,因為有父母的陪伴,我慢慢從貧窮生活中體會自己的富有。所以,路邊攤的貧窮教育,是我最大的養分!」

  十一歲,媽媽發現她的電腦天分,向親友借錢卻飽受譏評,最後變賣玉飾買了中古電腦。沈芯菱幾經苦學,十二歲架設網站幫忙賣衣服,更為愁眉不解的阿公和雲林斗六農友成立文旦產銷網,成為台灣第一個農產品直銷網站,大開公平交易的先例,十年來已成功銷售一百多萬斤文旦。

  「十年前投入時,我不知道這就是志工,只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生活周遭開始而已!」沈芯菱自覺,只有自己可以幫助自己,也只有自己可以放棄自己,怨天尤人沒有用,但積極改變就會不一樣。
(以上推薦文為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參考《台灣關鍵字》)

《台灣久久》
定價:1740
網站特惠價:1299(約7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台灣久久:台灣百年生活印記另有三冊分售
《中國時報》自二○一○年一月一日起,推出「民國99.台灣久久」的大型專題,從多數人經歷過的庶民生活出發,以台灣這片土地為敘述主體,整體刻畫過去一百年的人民情感與共同記憶,獲得廣大迴響及平面出版媒體的注意,更獲得第二十四屆吳舜文新聞獎。
面對中華民國百年,回首走過的風風雨雨,此刻或許有些尚未歸於平靜,然以回歸庶民生活為主體的歷史解釋權與話語權,做為此專題報導的主要精神,別具意義。
一九八七年解嚴後,天下文化出版眾多現代重要人物的傳記論述,但這只是歷史拼圖的一塊;「民國99.台灣久久」的十二大主題,內含更多台灣社會變遷的縮影與切片,從報紙見刊到書籍出版,天下文化與《中國時報》的合作,正是希望透過書籍的出版,將台灣的百年記憶補足完整。

   
《台灣的驕傲》
定價:360
網站特惠價:306(約85折)
放入購物車
台灣的驕傲
《中國時報》繼2010年推出「民國99,台灣久久」專題獲得廣大迴響後,於2011年推出「當代風華──把台灣推向世界的精采人物」大型專訪,以十二個月的時間,深訪當年度特別受到國際注目的十二位台灣人。
這十二位人物來自不同年齡層與成長背景,相同的卻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不計一切地全心投入,在反覆嘗試與摸索中堅持走出自己的路;他們無論經歷任何挑戰或挫折,始終告訴自己再試一下,絕不輕言放棄。這樣的逐/築夢精神,造就了不平凡的自己,也拉近了台灣與世界的距離。
   
《台灣限時批》
定價:380
網站特惠價:300(約79折)
目前庫存不足

台灣限時批
100 個人,寫下100 封信
每一封信,帶著一個夢想
每個夢想,都是引領台灣邁出下一步的光芒

盧廣仲:阿嬤讓我勇敢面對地球不明亮那面
林育賢:牛奶糖小恩,你的苦撐換來我的感動
許芳宜:給學舞的孩子、家長、與你我
九把刀:要不停戰鬥,別讓思想跟著老化發霉
楊儒門:祈願農村永續、農民幸福

《中國時報》於民國100 年6 月1 日,推出【台灣潛力100】大型專題,邀請一百位四十歲以下各領域優秀之新世代領袖,撰寫一封信件給自己最想要抒發心聲的對象,藉此表達「讓未來決定現在」的新世代自我期許與具體建言,引發各界迴響。在民國100 年這個歷史時刻,不僅呈現出新世代的高度視野與繽紛的多元關懷,更成為推動台灣社會前往下一個輝煌世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