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思維遠見》

定價:350元  網站特惠價:298 (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套書限時優惠

高希均
在南京出生,在江南度過童年,一九四九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職與中興大學畢業,並獲兩校傑出校友獎。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及《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發行人,持續推動進步觀念。

王力行
一九四五年出生於四川重慶。自政大新聞系畢業後,在廣播、廣告世界中摸索興趣。直到一九七二年,自美返國後,進入《綜合月刊》,踏上雜誌之路。現任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兼事業群總編輯。

張作錦
資深媒體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以專業記者為終身職志,認為身為新聞從業者,面對吾土吾民,應該有譚嗣同「願將此身化明月,照君車馬渡關河」那樣的責任和抱負。曾獲圖書金鼎獎、中山文藝獎,及二○一○年星雲真善美新聞獎之「終身成就獎」。
  

 

我們三個人曾經各選了十餘篇文章出了一本「共選集」,取名《三人行看台灣新價值》。在序中有這幾段話: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認為另二位的文章,才有「市場價值」。為了要減少個別出版文集的風險,以及模糊責任的歸屬,「共同出書」是一個三全其美的辦法。當市場出書量愈多,每本銷售量愈少時,我們變成了市場法則的忠實信徒:「減少兩本書的出版,來換取一本書的銷量。」

「共同出書的好處是:如果讀者果然驟增,則內心可以暗暗竊喜;如果市場反應冷淡,「問題或者不全出在我身上。」總之,自己內心有一把尺:「成」,自己有份;「敗」,則別人也有份。三人禍福與共,變成了「文人命運共同體」。

「共同出書」就像共同基金,符合風險分散原則;也像集體領導,沒有人負責。

如果其中一位(王力行的《無愧》)曾有三個月暢銷十八萬冊的紀錄,說不定多了二位作者,可以如虎添翼,產生等比成長、超越五十萬冊的可能!人不能沒有夢,文人尤其不能沒有「暢銷夢」!

「共同出書」在內容上呈顯了三個作者在《遠見》雜誌所撰述的主題:高希均的「觀念衝擊」,王力行的「鬧中取靜」,張作錦的「媒體前瞻」。讀者閱讀本書,一如進入自助餐廳,可隨自己興趣,自由挑選。題材的多元,完全符合網路時代中,尊重消費者個人化的新趨勢。」

在《遠見》慶祝二十五週年之際我們又再合出一本取名《思維遠見》的選集。遠見問世二十五年剛好出版了三百期,每月一篇的專欄,我們共寫了近九百篇。如果要指出挑選出的六十二篇有一個特點,那麼,

王力行的核心思維是「解讀趨勢」。
張作錦的核心思維是「穿透古今」。
高希均的核心思維是「接軌世界」。
綜合這些文章的三個面向,也許正吻合「思維遠見」。

當初創辦《遠見》時,英文譯名沒有用Vision,或者Foresight,而取了Global Views,即是要特別用心的鼓吹「世界觀」—向世界上先進國家的高規範、高標準、高成就學習。

二十五年來的《遠見》是為讀者開拓視野與格局,引導向外的路,推開向外出的門,激發向外學的心。

我們奢望遠見這本雜誌以及這本選集,會變成台灣社會前進的動力。

-二○一一年四月三十日,台北

 

    有人怕失去財富,有人怕失去官位,有人怕失去商機,但大多數人最怕的還是怕失去生命;戰爭就是帶給人類最大傷痛的元兇。
    《聯合報》於二○一○年九月十一日公布的「二○一○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中指出:「兩岸戰爭可能性低。」這應當是兩岸分治六十年來最令人心安的好消息。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曾一再宣示:海峽兩岸中國人有責任共同終結兩岸敵對歷史,竭力避免出現骨肉同胞兵戎相見,讓後代子孫在和平環境中攜手創造美好生活。

    這樣的立場開啟了兩岸和平的契機。馬總統在二○一○年新年第一篇治國週記中就特別指出:兩岸和平為台灣提供了「創造嶄新情勢,分享和平紅利」的機會,也是台灣在國際上逐漸建立的形象,除自由、民主、繁榮、人權之外,還要增加和平。

    二次大戰後,「英雄」這個名詞逐漸褪色;代之而起的是「和平使者」,受人期待的是「和平協定」。美國人民對政府發動的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所關心的不是什麼時候「戰勝」,而是什麼時候「撤退」。

    在李登輝與陳水扁執政時期,台灣海峽一直被認為是「具有戰爭爆發可能的危險區」。馬英九執政二年多來,在「不統、不獨、不武」的維持現狀下,獲得了兩岸直航與交流的進展,減少了戰爭的威脅,展開了兩岸各種合作的可能。台灣人民,終於在此刻逐漸獲得了安身立命的安定與安全。

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
    曾任《洛杉磯時報》總主筆的普萊特(Tom Plate)最近還撰文指出:稱讚馬總統的政治勇氣,推動E C F A,尋找台灣出路,並且改善兩岸關係。文中形容:如果台海兩邊發生戰爭,美國將被捲入,亞洲將被打回石器時代。

    事實上,近一年來,在亞太地區,美國不斷地軍事演習,不僅在重申美軍在亞洲的戰略布局,更直接向中國展示軍力,特別在南海形成了美中二國的「新冷戰」:中方堅持「南海是中國主權的核心利益」,美方則堅持「南海不受威脅是美國利益」。在這麼詭異的戰略情勢中,台灣要維護自身利益,不要變成一枚被利用的棋子。

    冷戰時期人民所渴望的「和平紅利」是泛指:一旦戰爭結束,就可以用削減的軍費來從事百廢待舉的各種建設。這個傳統的定義,在今天的兩岸關係出現了可喜的延伸及擴大的場景。

    當前台灣的國防支出沒有減少,但隨著戰爭威脅減少及兩岸互信增加,「和平紅利」已經帶來了意料不到的發展,如增加了:(一)台灣安身立命的長期規劃、(二)回國定居及短期旅遊、(三)跨國企業的長期投資、(四)台灣的國際聯結、(五)建交友邦的數目不再受威脅。

    更重要的是節省了難以估計的人力、物力、時間(從備戰的準備,如採購武器、練兵到軍事演習),可轉用到民間更需要的部門。此外因兩岸交流項目的擴大,資源(人才、資金、技術、市場、商標等)容易整合,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
南北韓的緊張、以巴的紛爭,可以從台灣和平紅利的實例中,得到追求和平的鼓舞。讓兩岸向世界做最佳的示範: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

人人都有天賦—認識資質,成為快樂鬥士

    最近認識一個新名詞—尼特族。它譯自NEET,原義是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的年輕人(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

    二○○九年英國的尼特族衝破一百萬人,台灣也有一八•五萬人。

    為什麼這些年輕人不想工作?是找不到工作?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還是喜歡做的事早在求學過程中就被扼殺了?

    另一方面,又從報上讀到這樣的報導:大學指考,台南女中謝孟臻竟然考了九九•五分。她說從小就喜歡讀英國文學,特別喜歡莎士比亞;小一就讀英文小說,小四看原文《哈利波特》。

    洪蘭教授曾到埃及參與「微軟創意盃國際賽」評審,看那些學生在三十六小時內,就地取材,拍出一支「古代遇見現代」的短片,讓她驚喜不已。

    為什麼世界上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年輕人?一種是對人對事意興闌珊;一種是充滿了熱情與創意?

    《讓天賦自由》一書的作者肯•羅賓森提出了一些解釋:「人如果能夠結合「喜歡做的事」和「擅長做的事」,就是「天命」—讓天賦自由」。

    羅賓森相信每個人都有天生的資質,只要他認識這些資質,必能產生熱情;使乏味的人成為快樂鬥士。

    掙脫看不見的框,讓天賦自由《讓天賦自由》書中訪問了五十九個案例。個個都呈現人的天賦、熱情、態度和機會之間的關聯,處理得好,就能轉平庸為成就。

    吉莉安是一位好動、成績很差的小女孩,老師和同學受不了她的過動和干擾。母親帶著她去看心理醫師。

    醫師和媽媽談了二十分鐘,然後對小吉莉安說:「我和妳媽媽出去幾分鐘。別擔心,我們很快就回來。」順手打開書桌後的收音機。

    媽媽和醫師到室外觀察,見到房內的吉莉安一聽音樂就隨著起舞,動作自然優雅。

    醫生轉頭對媽媽說:「吉莉安沒有病,她只是有舞蹈的天分,帶她去上舞蹈課吧!」後來吉莉安•林恩成為優異的舞者;著名的音樂劇《貓》和《歌聲魅影》都是她的創作。

    書中也提到貓王當年在學校,被排斥在合唱團外,因為老師認為他的聲音會「破壞大家的和聲」。

    羅賓森贊同哈佛名師迦納(Howard Gardner)的理論,相信人類的才智是多元的,有人擅長語言,有人精通數理,有人的運動神經特別發達,也有人具藝術天分。除此之外,人除了有五感,還有第六感。人類有熱覺、痛覺、平衡覺,甚至聯覺(感官混淆或重疊出來的感覺)。

    他也肯定暢銷作家高曼提出的EQ「情緒智商」、SQ「社會智商」;以及心理學界提出的:「分析力」、「創造力」和「務實力」。

    包容這些有關人類智力的分析和理論,無非指出每個人都有「天賦」。關鍵是這些天賦有沒有被認可,有沒有被鼓勵。

    正如關心教育的洪蘭教授,在寫到驚艷年輕人的創意時說:「現在是一個創意的時代;創意需要自由與開放的環境,最怕有看不見的框。」讓天賦自由,讓年輕人自在發揮,就是要除掉那個舊有思維的框。(摘錄自本書)    

推薦閱讀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推薦閱讀
閱讀救自己

王浩威說,閱讀救了他一命──噢!李欣頻也是這麼說的。吳寶春說,閱讀改變他的一生──咦?馬玉山也說過這句話欸。王俠軍為工作夥伴讀原本不看的書,林秀偉為舞蹈看很多很多其他的書,李欣頻一天可以看五本書,蔡穎卿一本書可以看五遍以上……不同的閱讀,相同的快樂,追尋種種閱讀的軌跡,找到自己的閱讀方向。
二十位各領域名家暢談自己的閱讀經驗,包括他們如何愛上閱讀?閱讀如何改變他們的生命?閱讀發生在怎樣的時空裡?閱讀對他們有多重要?從不同的專業領域,不同的閱讀口味,不同的閱讀方式,展現閱讀種種不同面向。期待與形形色色的讀者激盪出各種不同的火花。

在南京出生,在江南度過童年的高希均教授,一九四九年隨父母來台。在艱困的環境中,一九五九年獲得獎學金赴美讀書,從此跨出了再學習的第一步,即本書的寫作原點。
本書是高教授多年來提倡閱讀、傳播進步觀念,以及自述學習、為人、做事的文章結集,也兼及他對親人、師友的憶念,對年輕一代殷殷的叮嚀。七十篇短文概分為:卷一投入閱讀;卷二親近典範;卷三深耕大愛。處處可見一位具有遠見的知識份子,兼具了溫暖的心、冷靜的腦,和無比的熱情。
他主張: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社會,必然是一個愛閱讀的社會。在新世紀人類越趨激烈的競爭中,有持久的能力學習得更快、更徹底,就是「閱讀救自己」的根本。

定價:320元  網站特惠價:272 (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定價:320元  網站特惠價:272 (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Copyright© 1999~2024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文化/小天下/遠見雜誌/30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