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在商業英語中,重要的不是「能夠說上話」,而是「能創造出成果」。
學好商用英語的重點也不在多益考多高分,而是必須懂得有效果的表達方式。在商業情境中,必須視時機、地點與場合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了解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即使英語程度普通也能成為連外國人都拍肩說讚的國際人才。
2015/2/9出版│14.8 cm x 21 cm│平裝
定價300元 79237
 
   
  日本通譯服務公司代表人。橫濱出身,自慶應義塾大學經濟系畢業後,曾在伊藤忠商事、日本萊雅從事第一線英語談判工作。其後自立門戶,曾擔任美國前副總統高爾、達賴喇嘛十四世等一流演說家的同步口譯。2011 年4 月起成為NHK 廣播節目「入門商業英語」講師。著有《那句英語,改成這麼講可就迷人了!(暫譯)》(青春新書Intelligence 出版)、《徹底顛覆你學英語的方式:同步口譯者的腦袋(暫譯)》(祥傳社出版)、《把國中英語活用在商業中的三大規則(暫譯)》(NHK 出版)等書。
 
   
  全球衝擊(Global Impact)公司代表合夥人。1956 年生,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法律系。曾服務於東芝與美國人壽保險(後併入大都會人壽)日本分公司。其後於1990 年赴美,在美國雷鳥全球管理學院(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 取得MBA 後,在矽谷成為活躍的組織顧問。目前積極舉辦以領導力與人才開發等議題為主題的研討會。除了與大前研一合著的《全球領導者的條件(暫譯)》(PHP 研究所出版)外,另有《就算英語成為公司內部公用語言也不可怕(暫譯)》(講談社Plus Alpha 新書開本)、《邏輯聆聽(暫譯)》(Diamond出版)等多本著作。
 
   
  修完慶應義塾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英國文學系)。曾擔任英文報紙文化版記者、慶應義塾大學講師、聖心女子大學講師。目前經營「Wonderful Kids」學校,致力培育全球化人才。主要著作包括《全球精英都要學的「自我思考能力」課程(暫譯)》(日本實業出版社出版)、《女性的英語會話完全自習手冊(暫譯)》(alc 出版)。
 
   
  在製造商等單位服務後,現擔任Sideman 管理顧問公司代表。為培育全球人才的專家。慶應義塾大學研究所兼任講師,主要著作包括《英文商業書信只要弄懂四十種架構就全部懂了(暫譯)》、《用英語學豐田生產方式——所有精華與用詞(暫譯)》(均為研究社出版)、《用英語談製造(暫譯)》(三修社出版)等。

◆「英語不是直譯母語」

現在許多日本企業都會把英語能力當成招聘員工或決定升遷與否的考量。不過,在多益測驗中拿高分,並不代表在商業情境中就一定能順暢地使用英語溝通。事實上,我看過太多的日本上班族,明明在多益拿了850 分以上,但實際用英語談判或談生意時,卻都談得很吃力、失去了自信。

為何會這樣呢?原因在於,絕大多數的日本人,都是用「日文英譯」的方式思考英文句子使然。一旦在商業情境中使用日文英譯的句子,很多時候不但無法表達出真正想表達的,還把事情搞砸。商業英語和學校裡學的英語是不同的。

我來舉個淺顯的例子吧。要詢問部下或往來廠商,為何工作比預計時間還晚完成時, 日本人很容易就會用「Why ?」或「Explain to me」之類的說法。他們的腦中只是把「為什麼你晚交?」、「請你解釋」的想法翻成英文而已,就算實際上沒有氣成那樣,但轉換成英語後,就會變成「怎麼會這樣!」這種質問般的嚴厲語氣。這會讓對方受傷、心情大受影響,或是因為反彈而失去幹勁、因而說謊,導致事情更加惡化。

類似這樣的狀況,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可以用。若以樂理的強弱記號來比喻的話,就像是從「極強」(fortissimo)到「極弱」(pianisissimo)一樣,中間的範圍很廣。以英語的禮節來說,基本上要以「自己」做為主語。比如說像下面這樣:

I was expecting to receive it yesterday. Can you tell me why that didn't happen?
(我原本預計昨天會收到,可以告訴我為何這事沒發生嗎?)

這樣問的話,對方就會比較願意說明遲交的原因了吧。這話並沒有責備對方的意思,不會造成對方受傷或心情受影響。

在商業中,一直沉溺在過去的事情裡也沒有意義。重要的是,讓對方產生勇往直的幹勁。假如在講完上述的句子後,再接著講下面的句子,對方除了會把事情講清楚之外,下次應該也會準時交件了。

I would be very happy to wait for another three days, if you have a good reason.
(假如你有正當理由,我願意再給你三天時間)

再舉個例子。假如你想和一個不怎麼熟的人說:「請不要這樣」,該怎麼說呢?如果像在校時期學到的一樣,直翻成英文,用「Stop it」之類的字眼,對方可能會覺得「你沒資格這樣命令我」,氣到和你吵架吧。就算是講「Don't do it」,也會傷到對方。即使再加個please,用比較客氣的說法也一樣。

繼續閱讀(點選看更多)

我個人最喜歡的說法是:「I wouldn't do it」,意思是「如果我是你,我不會那麼做」。講個題外話,像這類帶有委婉意味的說法,也適用於女性在拒絕男性邀約時使用。假如直接回答「Don't do it」,會傷到男性,這時如果用「Not today」(今天不行),就能委婉地閃避了。這麼講才是顧及男性自尊的「正確拒絕方式」。

此外,在指示部下「希望你在星期三之前交出這份報告」時,很多人可能都是直譯為英文,變成「Please turn in this report by Wednesday」。但是在全球化的商業情境中,這句話聽起來,會像是居於上位的人在命令部下一樣。這種時候,還是應該用比較迂迴的說法,像是「If it's possible, I would like to see this report by Wednesday」。也就是把「I」當成主語,表達「可以的話,我希望能在星期三之前看到這份報告」。

採用這種說法,就不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在單方面命令他了,也就有了提出不同意見的空間。部下聽了就知道「這個人雖然嘴上說希望在星期三之前看到報告,但是不是在那之前交出去,還是由我自行判斷吧」這時,他可以向主管表達自己的狀況,像是「就算再努力趕,最快也要星期五才能完成。能不能星期五交?」雙方也就可以繼續討論下去了。

不過,很多狀況下,並不是對方怎麼講,就要直接聽他的。這時可以告訴對方「那麼,最終截止日訂在星期五沒關係,但唯獨這個部分,我在星期三之前真的非得用到不可」之類的話,我想對方應該也會配合。

亦即,重點在於,不要單方面用命令的,而是在既定的流程下讓對方參加,也就是雙方是互以夥伴的身份在「商量」。

不過,光靠直譯為英文,不可能譯得出這種句子來。基本上,譯出來的句子都會變成以「You」為主語的直截了當說法,而不是以「I」為主語。因此,很日本人在用英文談判或談生意時,往往會惹得對方生氣,或是影響到對方的心情,因而搞砸。

由此可知,在商業情境中,直譯出來的英語,不但完全派不上用場,而且絕大多數都會造成負面作用。那麼,該怎麼學習,才能養成實用的英語能力呢?這次我之所要監製、出版這本書,就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

(本文為摘錄,精彩全文請見《大前研一教你立刻交涉成功的商用英語》)

 
 
 
 
為什麼世界頂尖人士
都重視這樣的基本功?
大數據@工作力 賺錢力 專業〈硬殼精裝版〉
定價:280元  網站特惠價:238 (約85折) 放入購物車

定價:360元  網站特惠價:306 (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定價:330元  網站特惠價:281 (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定價:320元  網站特惠價:272 (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