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

  第 28 期  2001/08/20    

-科學頑童《費曼的主張》科學頑童《費曼的主張》

        費曼不死,最新主張

        生前頻頻受人歡呼,身後被人推崇備至的費曼,又回來了,這回帶來的是他一生最精采的十三篇主張。

        典藏費曼畢生的思想,請看《費曼的主張》這本蒐羅了他最好的談話、專訪、文章的寶貴集子。
........《詳全文》 


-金色雙螺旋

金色雙螺旋        基因工程是二十世紀重大的科學發明」,它所引爆的生物技術產業將成為二十一世紀蓬勃發展的明星產業。先進國家無不看準它無窮的潛力與商機,有計畫地投注大量的資金與人力,展開一場「點DNA雙螺旋成金」的熱潮與競賽。發明這些新技術的科學家,紛紛從實驗室走出來,站在企業經營的前線,將他們所發展的知識應用在醫療、農業、食品、環保等方面。........《詳全文》 

發明家與科學家的惡夢

華盛頓大學化學系教授  林天送

        生物科技帶來植物的基因轉殖,尤其是食物的基因改質,每一種植物都是經過千百或萬年的演進,現在因為人類的需求就去改變植物的基因組合,這是個劇變,目前沒有人(包括科學家)能夠告訴我們植物基因組合的轉殖會帶來什麼樣長遠的後遺症。 ........《詳全文》

維他命C也會誘導出致癌物 

科學新聞由SciScape科學月刊提供

       維他命C的優缺點,學術界一直爭議不斷。美國賓州大學癌症藥理中心Ian Blair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科學》期刊指出,維他命C過去被視為可保護DNA的抗氧化劑,但是他們證實它也會誘導出某些成分,進而破壞DNA;而這些破壞成分,在各種腫瘤中可以找到。

  研究報告的目的並不是要懷疑日常飲食中,蔬果、穀類等富含維他命C的角色。Blair表示,他們的實驗結果,旨在解釋維他命C並不具有防癌功能。在臨床試驗上,雖然一直有人堅信維他命C可防癌、甚至於治癌,但Blair認為,它所引起的致癌疑慮,絕不低於它的醫療功能。

  由於富含維他命C的蔬果、穀類具有防癌功能,於是有人推論出維他命C也可防癌。不過Blair指出,可防癌是因為完整的蔬果飲食,但不能因而推論說:純化出的維他命C,也具有同樣的療效。

  對正常細胞而言,自由基除了直接傷害DNA,它也會藉由不飽和亞油酸(linoleic acid),轉化為脂類過氧化物(hydroperoxide),再進一步分解出「基因致毒物」(genotoxin)傷害DNA。而在腫瘤細胞裡,就可以找到這些基因致毒物。Blair研究小組證實,維他命C能夠把脂類過氧化物,轉化為基因致毒物。(Science, 2001.6.15)
(本篇科學新聞來源提供:科學月刊)

誰消滅了冰河時代的巨獸?

   
什麼原因導致北美洲和澳洲的物種滅絕?氣候?........《詳全文》

隕石鑽石中稀有氣體的秘密

    發現於原始隕石中的鑽石顆粒,很可能是形成於太陽系........《詳全文》

真菌的利劍,卻是藥物的靶

    當免疫機能下降時,平常生長在皮膚和消化道中的白色念珠菌 ........《詳全文》

《貓熊的大拇指》(THE PANDA'S THUMB)
 
       
        十九世紀中旬達爾文主義崛起,在當時社會掀起波濤洶湧的思潮。這空前的思想浪潮迅速奔流到學術、文化、政治、宗教各界,並引發天擇說與創造論的對峙。為了證明演化確實存在,達爾文必須從生物身上不完美及怪異的結構下手,以解釋生物有其歷史淵源。 

  貓熊的大拇指就是一例。貓熊這根大拇指其實不是一根指頭,而只是一根來自腕部的芝麻小骨,在擴大並與肌肉搭配後,成為方便貓熊吃竹子的拇指。這種從舊有的構造中發展出新功能,正是達爾文演化學說的理論基礎。在達爾文的觀念裡,大自然是手藝高明的拼湊匠,而不是神乎其技的發明家。 

  家喻戶曉的演化生物學家古爾德以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話題,直搗達爾文演化理論的核心;進而延及生命起源、人類考古、恐龍演化、生物大小等問題。作者也以人文觀點出發,探討科學研究的本質,強調科學是一種人類的創造活動,必須在文化中涵養。達爾文當初迸發出天擇思想的火花,就是受到經濟學、社會學等學問的啟發。 

  精通古生物學的古爾德,挾帶著飽滿的學識、追根究柢的精神、縝密的邏輯思考,和生花之妙筆,為神祕、奧妙的演化生物學抽絲剝繭。在疑雲瀰漫的謎團中,點燃一盞探照燈,引領讀者穿越綿亙、幽邈的時空,踏上知性與感性的演化之旅。 

  本書曾榮獲一九八一年美國科學書獎,且與作者另一部著作《達爾文大震撼》,並列為美國大一生物學的指定參考書。(cs036) 
……《進來看看這本書》

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

       出生於紐約市的猶太家庭,從小就是一名標準的棒球迷。五歲時與父親到博物館參觀恐龍化石展,自此啟發他對古生物學的興趣。古爾德於六○年代初,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一九六七年開始任教於哈佛大學。地質學、古生物學和科學歷史,都是他的專長。除了授課以及做研究外,這位博學的演化生物學家,更長期在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雜誌發表專欄文章,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他的文筆幽默有趣,是全球知名的科普作家。目前,古爾德一九七○年代以來所發表的數百篇文章,已集結為好幾本文集。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第一本收錄了他一九七四到七七年文章的《達爾文大震撼》(Ever Since Darwin)了。其他作品還包括:《貓熊的大拇指》(Panda‘s Thumb)、《雞有牙,馬有趾》(Hen’s Teeth and Horse‘s Toes)、《紅鶴的微笑》(Flamingo’s Smile)、《八隻小豬》(Eight Little Piggies)等。........《進來查詢科學人物》 

我要登錄佈告欄訊息
科文VS科幻系列演講
2001年太空遙測系列講座
數位台灣大地特展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月球岩石展 

歡迎您完整轉寄本報,將優質科文知識介紹給您的親友,但未經授權請勿轉貼節錄於其他用途。

科學文化頻道 及 科文知識報
是由天下文化製作發行 所有內容著作權屬於天下文化及相關著作權所有人

科學文化頻道
http://SCC.bookzone.com.tw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104台北市松江路93巷1號2樓 
TEL:886 2 26620012      FAX:886 2 26620007     與我們聯絡: 
mailto: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