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

《致勝》專訪!全美最嚴厲的老闆:傑克•威爾許!

第154期 2005/7/23

     暑假是旅遊、度假的季節,說到旅行,有人喜歡舒適安逸,有人喜歡自由探險。在本期科文論壇中,王道還老師要帶你回到瑪麗•雪萊寫作《科學怪人》的十九世紀,看看在海上探險的年代裡,發生了什麼事。

    中研院與公視共同製作了一系列的科學教育節目「探索未知世界」,即將從7月26日起每週二晚上十點播出,一共五集,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看。

 ☆《美麗新視界》
進來看看這本書
    打開本書,就像展開一場驚異大奇航,一幅幅不可思議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從最微小的構築宇宙的基本粒子,到整個地球的地形地貌,……現代科技將帶我們看得更細、更遠、更深入!……進來看看

《e貓掉進未來湯》
進來看看這本書一本關於知識探索的深度旅遊書。Peggy是個聰明、美麗、有個性的學生,最重要的,她到了前瞻、有未來感、充滿驚奇的MIT媒體實驗室,做兩年深度的知識訪查。在這裡,有無數的實驗計畫在進行,這些異想天開、創意無限的研究,都是可能在未來改變我們生活、甚至未來世界的發明,而Peggy,以她一雙充滿好奇、靈性的眼睛,用力地觀察,並記錄下這一切的創意與新鮮,然後第一手傳回給在台灣的讀者,讓我們隨著她,一同到前瞻、創意的知識殿堂裡窺探未來,一起在這個充滿玩具的創意帝國四處遊覽。……《進來看看這本書》

 攀北極而一息兮


中研院歷史語言所助理研究員 王道還

    一八一六年六月,瑪麗.雪萊 (1797-1851) 在日內瓦湖畔構思《科學怪人》(1818),還不到二十歲。

 故事主角維克多.佛蘭根斯坦以電流將生機注入以屍體拼湊的「怪物」中,靈感來自情人雪萊 (1792-1822) 與拜倫 (Byron, 1788-1824) 有關電學實驗的談話。但是整個故事的敘事者,卻是到俄國北方尋找「西北航路」的華頓。

 華頓在北極圈內遇見維克多,而維克多是去追捕「怪物」的。「怪物」已經殺了許多人,包括他的弟弟、好友與妻子。維克多悔不當初,最後心神俱疲,含恨而死。「怪物」呢?他面對維克多的屍體,一樣悔恨交加,根本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對華頓說:

 不久,這些熾烈的悔恨就會消失。我將昂首走上火葬堆,讓怒焰裹身,甘之如飴。等到火舌消散,骨灰吹入大海,我的精神就能安息了……

 說罷「怪物」跳出舷窗,落入冰海,不知所終……

 事實上,從十六世紀起,在北極圈內不知所終的英國人,不只是「怪物」而已。話說一四九四年六月七日,教宗亞歷山大六世將世界分為東西兩爿,西爿由西班牙支配,東爿由葡萄牙支配。不久兩國都同意了。一五三五年(明嘉靖十四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門貿易的特權;一五五四年,台灣首次出現在葡萄牙人製作的地圖中。整個東亞進入了世界史。

 這時英國海軍還不夠強大,多的是海盜,以劫掠西班牙船隻維生,甚至遠征南美洲,登岸抄掠西班牙殖民城鎮。著名的海盜還受到英倫皇室的寵信,例如一五七七至一五八○年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的英格蘭人德瑞克 (Francis Drake, 1542-1596),就是這麼一位人物。一五八八年,英國擊潰西班牙無敵艦隊,他在這一役也建了功。

 但是,在大洋上直接與西班牙交鋒,到底是極耗國力的事業,何況英國在富庶的熱帶美洲沒有據點,只能到北美的溫帶、寒帶殖民。因此,英國人從十六世紀起,就在尋找從大西洋北部到太平洋的「西北航路」,前撲後繼,留下了許多慘烈的故事。

 到了一八○五年十月二十一日,納爾遜 (Nelson, 1758-1805) 率領英國艦隊在西班牙大西洋岸的特拉法加角海域(Trafalgar Cape,接近直布羅陀海峽),擊潰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英國海上霸權確立,「西北航路」仍然沒有開通。不過,這時英國探險「西北航路」的目的,已經不再是「繞道避敵」,而成了「國魂」。例如瑪麗筆下的華頓告訴我們:

 在我的靈魂中,有些我不了解的衝動。我勤勞又刻苦,做事堅毅執著,不遺餘力。但是除此之外,我所有的計畫中,還滲透著對於奇妙事物的熱愛,對於奇妙事物的信仰,讓我脫逸世俗常軌,甚至想到荒海惡野探險。

 華頓沒有成功,中途折回,其他人就沒那麼幸運了。一八四五年五月,瑪麗還在世,參加過特拉法加角海戰的海軍軍官約翰爵士 (Sir John Franklin),率領兩艘船(共一三四人)再探「西北航路」。哪裡知道一去音訊全無。英國海軍最少派出過三十二艘船去找,政府還懸賞徵求消息。什麼都沒找到。直到一八五四年,在加拿大哈德遜灣公司任職的瑞依醫師 (Dr. John Rae) 才向因紐特人打聽到他們的下落(加拿大西北省海岸附近的威廉國王島),確定全都遭了劫數。

 瑞依公開批評英國海軍派出的搜救隊,認為他們不肯採用當地土著的禦寒裝備與求生技術,因此根本不適合到北極圈出任務。海軍上將的答覆卻是:

 獵狐的主要目的不在殺戮狐狸,而是在追獵過程中表現運動精神。北極探險的目的,是考驗運動精神,而不是以效法土著之類的低級藉口,逃避風險。

 難怪瑞依帶回的消息中,最驚人的不是約翰爵士一行都已葬身冰封異域,而是他們最後被迫以「人相食」的手段苦撐待變。這個消息震驚英國各界,更沒有人相信。例如狄更斯就義憤填膺地公開斥責瑞依。一八五八年,約翰遺孀集資聘請的搜尋隊出發,乘蒸汽輪《狐狸號》赴威廉國王島。他們發現了當年船員的遺骸與遺物,才知道約翰爵士的船都給冰凍住了。他本人一八四七年六月死在船上,水手在島上住了一年,再由陸路向南撤退,無一倖免。

 一九九三年,加拿大考古學家到威廉國王島發掘,找到了幾百塊人骨,將近四分之一上面有刀痕。學者還在辯論那算不算人相食的證據。不過,這一次唇槍舌劍全以法醫學術語包裝,能夠進入情況的讀者並不多。況且,現在已經沒有「國魂」要顧慮,誰是誰非,也沒人在意了。

{本文原載於中央日報副刊2004.1.7}

 

踏上火星的腳步

科學新聞由SciScape

    2004年1月,兩艘火星登陸艇—機會號與精神號,先後踏上火星兩側的表面,另經一年多來的探測與資料分析,在本期的NATURE上總計六篇文章,將主要針對火星衛星的運行以及火星地表物質的研究成果進行報導。

    前往火星探測的風險事實上相當地高,過去歷史上就有將近半數的火星探測船撞毀或失蹤,因此此次兩艘形同雙胞胎的火星登陸艇—機會號與精神號登陸成功,就更顯得難能可貴。雖然火星的概況與登陸地點的特性都已經事先做過萬全的遙測分析,但是結果還是因為火星大氣濃度低於預測達8%,造成登陸艇的降落傘太晚打開而差點墜毀,還好兩艘登陸艇都幸運登陸。

    藉由火星表面往天空觀察兩顆火星衛星的移動發現,結果與地球表面相去不遠,其中較大的衛星佛伯斯(Phobos)距離火星表面較近,以相當快的速度運行,如果佛伯斯可以一直保持完整,那麼他大約會在四千萬年後撞上火星;另一顆較小的衛星戴摩斯(Deimos)則距離火星表面較遠,而且正在慢慢漂離火星。藉由觀察火星衛星運行的特性,我們可以一窺造成火星引潮力的火星內部,其可能的構造為何。

    至於火星地表的物質,則和事先地面上觀測所得到的推論大相逕庭。例如精神號原本是預期要降落在一個乾掉的火口湖鬆軟地層之上,登陸後才發現當地根本是個滿布玄武岩與風吹塵土的隕石坑。機會號的登陸地點則是一如預期,為富含赤鐵礦的地區,只是當初並沒有想到這些赤鐵礦會和藍莓一樣大顆。

    推測這些赤鐵礦是由玄武岩中的橄欖石風化而來,但是風吹塵土的成分則仍然未知,這是由於兩艘登陸艇的顯微鏡都不足以觀察這麼小的顆粒,未來NASA還將把具備原子力顯微鏡的登陸艇送上火星,屆時也才有機會解決這些問題。.......
《詳全文》

參考資料:Catling, D.C., 2005, Twin studies on Mars, Nature 436, 42-43


除夕夜的新年倒數要延後了!

  
位於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與參考系統服務(The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正式宣佈,由於地球自轉速度減慢的緣故,2005年結束前的最後一刻必須增加一秒!......
《詳全文》

大腸桿菌的運動模式與奈米驅動元件的研發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觀察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的鞭毛(flagella)微動過程,發現此細菌偏好游向多孔表面,研究人員認為此結果有助於應用在微流體裝置、細胞類生  ......《詳全文》

對愛情專一的圾垃DNA!?

   草原田鼠算是不太會拈花惹草的,可是有些雄鼠對老婆更是死心塌地。而研究發現,原來田鼠對愛情專一是因為一段垃圾DNA長了一些! ......《詳全文》

歡迎您完整轉寄本報,將優質科文知識介紹給您的親友,但未經授權請勿轉貼節錄於其他用途。

科學文化頻道 及 科文知識報
是由天下文化製作發行 所有內容著作權屬於天下文化及相關著作權所有人

科學文化頻道
http://SCC.bookzone.com.tw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104台北市松江路93巷1號2樓 
TEL:886 2 26620012      FAX:886 2 26620007     與我們聯絡: 
mailto: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