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世界觀──西方食器的設計風格簡介

我沒有野心要談整個設計史,只是挑幾個經典作品來看這百年來設計風格的流變軌跡(這些經典作品,在內文裡會有更深入的介紹),看百年前的獨創觀念如何繼續影響著我們這一代;而這一代創新的概念,又是如何架接先人的成就繼續攀升。

新藝術(Art Nouveau)(1890-1905)
•從喬治˙傑生刀叉解讀新藝術/1919

新藝術風格是1890年代最流行的設計風格,在1900年的巴黎博覽會達到最高峰。受到植物生生不息的生命鼓舞,有韻律的花草線條占滿當時的馬賽克門窗、家具和建築。丹麥人喬治˙傑生(Georg Jensen)來到法國,也深受新藝術的衝擊,並且將這新的創作觀念帶進北歐的銀器設計。

機械美學(1900-1930)
•從TAC No.1茶具看包浩斯/1968

包浩斯(The Bauhaus)是由葛羅佩斯(Walter Gropius)創辦的學校,這所學校的最大貢獻在於,將建築設計的功能理論運用在產品設計中,另一個貢獻則是提供完整設計的教學計畫。
葛羅佩斯生前(1968)最後一個設計委託案TAC一號茶具,雖然線條柔和許多,仍屬包浩斯風格,符合簡潔幾何外形、「造形追隨功能」等原則。

•No.1382桌上用品 完美呈現極簡的現代理念(1931)

19世紀末的設計師,開始用簡潔、抽象和幾何造形表現現代設計。而格雷奇博士(Hermann Gretsch)的1382瓷器是其中德國簡潔現代主義的代表。

這套餐具完美呈現「少即是多」的理論,在當時創下不錯的銷售成績,至今也還是Arzberg暢銷作品。

美國流線時代(1935-1955)
•從可口可樂瓶把玩美國流線/1947

二次世界大戰後,當歐洲各國努力將現代主義運用在建築和設計時,美國的工業設計師正在創造新的物質文明。他們將普通日常生活用品設計成吸引人的商品,這是美國對現代主義的貢獻──將工業設計商業化、市場化。

1940年代的美國,速度感和時代感是設計師鍾愛的課題。前來美國尋夢的法國設計師羅維(Raymond Loewy),也為可口可樂設計了第一台流線造形的自動販賣機,以及至今仍全球熱賣的曲線可樂瓶。

北歐自然簡潔風格(1935-1955)
•湖泊瓶的人文主義/1936

歷經二次世界大戰,現代主義設計已經完全成型,也走向國際化。瑞典、丹麥、芬蘭這幾個北歐國家,在了解世界經濟局勢後,也發展出屬於自己本國的設計風格。

以芬蘭最偉大的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與工業設計師阿奧托(Aalto Aalto)來說,他的湖泊玻璃器皿,彎曲的弧度呈現一種簡單優雅的詩意;功能並未被侷限的湖泊瓶,可以當花瓶,也可以裝水果、沙拉。阿奧托說:「每天要用的東西,更應該合乎人類的感覺。」這個經典作品的意義使阿奧托被稱為建築和設計的「人文主義者」。

•自由混搭的Teema非正式餐具/1952
在二次大戰後,德國極簡現代主義仍保有它的影響力,但在北歐卻被一種柔和、詩意的設計思想代替。

弗蘭克(Kaj Franck)是1940年代以來,芬蘭重要的工業設計師。他在1952年,設計可「組合和選用」的非正式用餐餐具,既反應了戰後的物資緊缺,所以價格便宜,又適合新婚夫婦,以「組合和選用」為概念,賦予這套餐具豐富顏色,可任意組合搭配。

太空和普普的消費時代(1955-1975)
•在太空漫遊的AJ餐具/1957

二次世界大戰後,50年代的富裕社會建立了新的消費型態,不但社會瀰漫著樂觀主義,歡樂普普風應運而起,美、蘇的太空競賽也為人們帶來許多浪漫的太空想像。而在此之前的北歐設計,一直與傳統手工藝結合,直到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才開始與現代建築有連結。

雅各布森的AJ扁平餐具將餐具視為雕塑作品,猶如他的建築,沒有多餘裝飾,全由材質表現。這套餐具曾出現在史坦利˙庫柏的科幻電影「2001年太空漫遊」,入選的理由是,它帶給人們未來的想像。這餐具至今看來還是很有未來感。

•普普風格的Marimekko罌粟圖案布料/1960
1955到1975年是現代主義進展到普普的年代,就連芬蘭的設計,也在1960年代大吹起普普風,其中又以紡織品的表現最為亮眼。芬蘭著名Marimekko公司設計大量經典紡織布料,使得Marimekko成為60年代生活品味的代名詞,而伊索拉(Maija Isola)的罌粟圖案是最有名的,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伊索拉設計的桌巾和餐巾布。
伊索喜歡把各種顏色的小花、用簡單俐落線條或是幾何圖案放滿整個白布,沒有太複雜設計概念,但活潑輕快的色彩搭配正是普普的精神。
•關懷弱勢族群的Ergonomi餐具/1978
正當普普風格的各種設計物品大量生產和消費之際,1970年代初期,已有設計師注意到社會責任問題,他們關懷弱勢族群並致力於保護自然資源,其中尤以瑞典耳格諾米設計工作室(Ergonomi Design Gruppen)為首。

耳格諾米專門為殘障人士設計特殊餐刀和家電用品,同時,他們也以設計符合人體工學的廚房用具聞名。這套1978年設計的餐具,不僅有專為殘障人士設想的貼心設計,一般人用來也不顯特異。

後現代主義(1970-至今)
•後現代建築師群的「絕代風華」企畫/1979

在20世紀60年代,義大利有一群後現代設計師反對「功能決定形式」的現代設計理念,他們注重歷史,也重視消費者的喜好,願意按照消費者的意願設計,所以特別注重產品的形狀、色彩及圖案,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蒙蒂尼(Alessandro Mendini,安娜紅酒開瓶器就是他的代表作)。

蒙蒂尼主導的「絕代風華」(Tea & Coffe Piazza)企畫,網羅了11位現代主義建築師,請他們以各自的建築理念和建築語言設計咖啡壺、杯組。這種「微建築」的理念提出,不但使得世人開始注意家用品的設計,也吸引一群藝術家和設計師投身於家具以外的日用品設計。

•明星設計師的柳橙機/1990
在20世紀的80和90年代,「設計」有了新的意義。設計代表一種個性和品味的象徵,設計師和商品連在一塊,設計師的商品不同於一般商品。

以堪稱當代明星設計師的史塔克來說,他的外星人榨柳橙器是曝光率最高的設計商品,雖然實用性不大,卻是Alessi歷久不衰的長銷商品。

•綠色設計的OZ冰箱/1994-1998
20世紀,越來越多設計師感悟到生態設計的重要,也把它考慮在設計中。
綠色設計是指設計師開始關心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開始注意設計的過程中是否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及對物質和能源的消耗,希望所設計商品能再回收或再利用。

帕澤塔(Roberto Pezzetta)的OZ 冰箱就是強調由100%可回收的材料製造而成,不只是符合歐洲環保的最高標準,冰箱外形也時尚有趣,突破了長方壁櫥的外觀,取而代之的是柔和、彎曲的曲線,因此適合擺在室內任合一個角落;連冰箱裡面也是流暢的曲線,門內分三層,方便於收納食物。OZ冰箱可謂是未來綠色設計代表。
Copyright© 1999~2024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文化/小天下/遠見雜誌/30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service@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