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旅人‧簡介時光旅人‧導讀時光旅人‧目錄《時光旅人》主編手記

時光旅人‧導讀 - 我們需要更多科普 陳可崗(本書譯者)

  《時光旅人》的作者馬雷特教授可能還不是一位全球知名的教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國大學中,他是屬於「第一線」的物理教授。這「第一線」是我個人杜撰的名稱,意指一位仍舊在他的領域(相對論理論物理)中很活躍的物理學家,在教書之外也繼續做開創性的研究、指導博士研究生、出席學術會議、發表具份量的研究心得與論文(不是拾人牙慧的那類型),以及心繫下一代人的科學教育等等。

  《時光旅人》的書名看似科幻小說,卻是馬雷特教授的自傳,更是一本科普書。詳述馬雷特出身卑微,由於少年失怙,因為思念父親而逐漸形成「自閉」的心態,只能用閱讀排遣憂鬱。他從漫畫讀起,之後繼續讀了古典名著的少年普及刪節讀物、科幻小說、科普書、名人傳記、科學論文……。中學畢業後,他根本無力(包括財力與能力)升學,只有先去從軍自食其力再說。在美國空軍服役四年期間,他學習過電子、電腦,也利用值大夜班時的安靜時光,閱讀了大量與物理有關的書籍,其中許多書他都看不懂,但他毫不在乎,只是默默下定決心:總有一天我會看得懂它們的。他一心一意為了製造一部時光機器,好回到過去,再見到父親。

  感謝美國的社會,有許多飽學之士寫下各種程度的科普書,也有許多的公共圖書館藏有這些好書,讓一個癡癡想念父親的黑人少年,可以經由不停地閱讀,達到學術殿堂的巔峰。憑心而論,馬雷特教授不具任何走上學術之路的條件,如果他成長在中國人的社會裡,更是不可能成為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學者。我們的社會太缺乏科普書,我們的知名教授對於撰寫啟發年輕人興趣的科普書,似乎不太感興趣,而這類書籍的作者一定要對這方面的科學有極深入的瞭解,才能以淺顯的文字表達出科學的精義,絕對不是一般人能越俎代庖的。

  試舉科普書《優雅的宇宙》為例。這本書的作者格林恩教授(Brian Greene)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物理及數學教授,又兼任「弦論」、宇宙學、及「太空粒子物理」研究所所長,這些都是最尖端的理論物理學(與馬雷特教授屬同一領域)。

  《優雅的宇宙》是介紹「弦論」的書。弦論是還在發展中的最新理論,它整合了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間的矛盾。《優雅的宇宙》全書四百餘頁,沒有一個數學公式,僅有一些圖形與表格。格林恩無疑是第一流的大教授,從他的「緒言」可以看到,他花那麼大的功夫寫這本書的動機。他說:「……寫一本挑釁這樣一個抽象題目、強調科學的書,既不談科學人物,也不提歷史典故,似乎僅能及於極少的讀者。……但是我常常告訴自己,如果我能介紹給某個人一種新的觀念,一種關於他對所處宇宙的新思考,那就夠了;不管他是正試圖決定學習方向的年輕學生,或是在一天繁忙的工作後找點消遣的白領階級,或是終於找到時間補充一點科學知識的退休人士。如果我能指給他們看見從近代物理學現身出來的宇宙新面貌,那麼寫這本《優雅的宇宙》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就都是值得的……」請問台灣的學術界有這樣的學者嗎?

  天下文化出版社顯然早就關心台灣的科普書不足的問題,出版了許多翻譯的好書。可是台灣年輕人的讀書風氣不良,(當然這與年長者不愛讀書有絕對的關係,譯者的親友中有太多太多人耽於連續劇與方城戰了。)以致科普書銷售不佳,天下文化是否能堅持下去令人憂心。政府有意提升大學的學術水準,撥巨款設法讓國內的名校升級為國際間的名校,譯者認為,與其在少數幾個科學領域中花大錢買儀器、聘教授,癡癡地寄望他們做出驚天動地的成果,何不在科學普及教育上動腦筋、下功夫呢!希望這本書有些政府大官或大教育家看到,或許能啟發他們對科學普及教育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