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力提倡的「半農半X」,是一種半自給自足的農業,和理想工作齊頭並進的生活方式。

一方面親手栽種稻米、蔬菜等農作物,以獲取安全的糧食;另一方面則從事發揮特長、自我雇用的工作,換得固定的收入,身體力行平衡生活。追求一種不再被金錢或時間逼迫、回歸人類本質的生活方式。

也就是說,以符合生態的農村生活為基礎,並從中探索天職和人生意義;除此之外,還包含了更深一層的社會意義。

這種腳踏實地的生活,提倡每個人都以「順從天意、永續型的簡樸生活(農家生活)」為基礎,將「上天賦予的才能(X)」貢獻於社會,徹底地實踐、宣揚社會使命。

簡樸的生活裡,不論是多麼有限的市民農園、陽台菜園,食物都是自給的,並且能讓人輕鬆、「愉快地」減低消費慾望。

「X」是一種使命(Mission)─ 發揮自己的天賦特長、獨特技能、擔當起己任,並以貢獻社會為目標。換句話說,在實踐夢想、為社會付出的同時,也可以換取金錢作為生活的收入。

人類總是以販賣某種東西維生,但是我希望其中不包括靈魂。

每個人都夢想生活在一個「能夠以興趣維生的社會」裡,而這樣的社會絕不是童話,正是非常現實的、二十一世紀的產物。

我稱這為「各展所長的社會」。

一九九九年,我從京都市返回故鄉京都府綾部市,開始專心耕種足夠妻子、女兒、家父和我一家四口吃得飽的農作物,同時摸索著自己的「X」和「半農半X」的可能性。

我把自己的「X」稱為「天職使者」。

其任務之一,便是在人口逐漸減少且高齡化的綾部市,幫助居民生活得活潑有朝氣,並協助將綾部孕育成人人稱讚的好地方。

二000年,綾部市公所成立了「郊山聯絡網•綾部」,事務所就附設在綾部市郊山交流研修中心,也就是在我母校豐里西小學的廢址上;主要業務在於活用山區豐沛的在地資源,吸引都市人前來交流、定居。而我的工作是管理網頁資訊、製作電子刊物及發佈最新消息。

「郊山聯絡網•綾部」的工作成了我們家收入的來源之一。

天職使者的工作,從個人到市鎮村大大小小的協助活動都包括在內。在個人層次上,我得幫助當事人尋找連他自己都尚未發覺的「X」,並賦予它社會價值。這項協調任務簡直可以說是義務性的。

例如,邀請高齡八十歲、對製作蕎麥菓子(蕎麥粉混合蛋和砂糖烤成的菓子)很在行的志賀政枝婆婆,擔任烹飪教室的講師;還有,協助獨居的七十歲芝原絹枝婆婆,將古董級的寬敞住家,開放當農家民宿。

志賀婆婆「第一次當老師」的喜悅,芝原婆婆對都市旅人的招待,都成了她們人生別具意義的一部分。

對老年人而言,最幸福的事就是找到一處需要自己的地方。只要有地方能讓他們樂在其中、展現其天賦特長、參與具有社會正面意義的活動,他們就會更加活潑有朝氣。

「X」的話題,包括芝原和志賀兩位婆婆的故事,在後續篇章中將會有詳細的敘述。在這個時代,創造「生存意義」是非常重要的;而找尋自己的「X」對於高齡社會的生活方式、人生之道也具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