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年六月月二十一日,大師在梵諦岡聖伯多祿大教堂,與教宗本篤十六世見面,並致贈弘法五十年的影像專輯《雲水三千》予教宗。

        大師一生提倡融和與歡喜,不僅佛教各宗派要融合,宗教與宗教之間也要融和,對於結合其他宗教共同促進世界和平,更是不遺餘力。

        佛光山初創時,就有來自世界各國道明會的神父、修女八十多人上山交流。 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也是大師三十多年的老友。

        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大師曾前往梵蒂岡,與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對話,雙方就海峽兩岸的宗教交換意見,被譽為「世紀性的宗教對談」。

        那次的梵蒂岡之約,是透過我國前教廷大使戴瑞明的周到安排,因為訪問之前,還有一段非常美好的前奏曲。


        一九九五年三月,戴瑞明大使去羅馬開會,教廷希望能在台灣舉辦第一屆國際佛教與天主教交談會議。戴大使返台之後,立刻拜訪大師,詢問在佛光山舉辦的可能。大師不但應允免費提供食宿及一切合乎國際水準的會議設備,更難能可貴的是,還提供一所大廳,作?天主教人士每日祈禱及舉行彌撒祭典專用。四天開會期間,這座臨時聖堂?供著聖體,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佛教寺院?有一座天主教的臨時教堂。

        這次會議的融和,促成了大師訪問梵蒂岡,與當時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有非常深入的交談。

        二○○五年四月二日,若望保祿二世安息主懷,四月十九日,選出新教宗本篤十六世。今年六月,大師因為有歐洲的行程,又率團來到羅馬,而安排了與本
篤十六世的會晤。

        這張照片讓我動容的是,大師是在梵諦岡聖伯多祿大教堂的廣場上,與教宗本篤十六世會面。那天,是教宗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前的一般接見活動,數萬民眾聚集在廣場等待,大師只能夠與教宗有幾分鐘的交談。我相信這是因為梵諦岡與我國外交的低潮,使得大師已經無法等待如一九九七年那樣慎重的安排。

        八十歲的大師,依然積極主動,有理想,有願景,而沒有「身段」。他千里迢迢拜訪教宗,不外乎是希望透過世界宗教領袖的結合,共謀世界和平。

        因為編書,我時而有直接間接的機會,聽到大師談起近些年他念茲在茲的事,莫過於兩岸的和平與未來,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他曾說:「自由民主誠可貴,和平與幸福安樂更重要。」為了這個願景,八十歲的他,仍奔波於道路上。

        照片的右邊,就是這本書的英文翻譯妙光法師。這位十二歲隨父母移民到澳洲,在澳洲完成大學學業的年輕法師,目前是大師在全世界演講的英文同步口譯。

        在我們編書尾聲,因為臨時想加入一幅中國佛教會會長趙樸初贈送給大師的書法,內容是趙樸老親自填的一闕詞〈調寄憶江南〉。我正在擔心臨時找妙光法師翻譯實在不好意思,沒想到在半小時內就收到她傳來的譯文:

經年別,重到柳依依。煙雨樓臺尋古寺,
莊嚴誓願歷僧祇,三界法雲垂。
金陵會,花雨滿秦隄。登岸何須分彼此?
好從當下證菩提,精進共相期。

After many years,
Another parting is only reluctant.
As we search for the ancient monastery from this pavilion in the misty rain,
We make majestic vows to experience many more kalpas,
To witness the clouds of Dharma permeate all three thousand realms.

As we meet again at Jinglin,
Rains of flowers fill the Qinhuai River embankment.
Going ashore needs no distinguishment between the self and others,
We may as well become enlightened in the here and now,
And become companions ardently expecting to meet again.

這本書能順利出版,要感謝的人真的好多、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