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定價:380
網站特惠價:323(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Discussing Time
愛情與麵包哪個比較重要?
 
品牌力Branding Logic
 

Structure
Branding 101

  品牌可以分成品味、品性、品格三個面向,缺一不可。 但多數想要擁有品牌的公司,卻只希望用設計來包裝自己的品味。

Love
  成功的品牌是一種病毒,就如同「愛」一樣。當市場知道它後,願意靠近它、了解它,進而愛上它。

Definition

Positive Emotion
  具長久感染力的品牌推廣的一定是正面的情緒。其中,影響力最廣的就是Coke。Maria Gates(Bill Gates 的夫人)在一場TED 的演講中提到,在世界最貧窮的角落,你還是可以找到Coke 的空瓶。因為就連無法享受生活的人,都相信藉由擁有Coke,就可以有歡樂。

   難道一個藥店的化學配方真的能刺激大腦分配「快樂」嗎?還是因為長久以來的持續催眠,讓我們接受了Coke 等於歡樂這一個價值。

   如果從小就被教育黑色叫做白色,現在黑色就是白色;如果再加上黑夜(像在子宮內)比白天安全的價值,那今天會有許多人情願相信黑就是白。

   任何的品牌,在定義時,一定要加入正面的情感。看看所有的政治廣告,溝通的都是很簡單的「好」:選我,台灣就會好?也從不交代「選你」與「台灣好」的連結。這是較為膚淺的品牌建立法。但針對10% 的固定政治消費者,這就足夠左右選票。

Component 1
  除了要傳達正面情感外,品牌要兼顧三個元素:品味,品性,與品格。

   品味是最基本的入門條件。不論定位的高低或商品的貴賤,一個品牌一定要有讓消費者舒服的品味。因為「美」是一種common language,是所有人想要擁有與接近的。一個飽讀詩經的山頂洞人,在接受度上一定比一個腦袋裝稻草的西裝男要低。

   重點是適當而不是過度的包裝。就像泡泡一樣,內與外的大氣壓力要一樣,要不然就會破。

   品味難的是不能被設計,因為品味是人生經驗的養成。但卻是可以被引導的。要有計畫的增加品牌的品味,一次到位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就像設計了一部法拉利給TOYOTA賣,就算改了全部的品牌體驗,業務還是不會賣。

Component 2
  品性就如同一個人的個性。是品牌投資者的自我投射。而設計者能做的,不外乎是以此為核心,在外覆蓋適當的品味,然後希望品牌投資者可以對設計過的品牌喜愛,自豪,與等不及與市場分享。一旦做到,就清楚的知道,不論最後的結果,一個品牌已經誕生。

  但個性卻是一個生命能不能被接受的主要原因。這不是說個性一定要好,要圓融,而是要有充分的存在理由。因叛逆而叛逆不會被接受,但因真實而反骨卻會被尊敬。定義品牌的行為是設計者可以參與品性的養成之唯一方法。

   不要期望牛會聽人話而往遠方肥沃的草原移動,但藉由柵欄的大小規範牛能吃的草地大小,卻能有效的控管牛何時會想開發新的牧場。

   要提醒的是,一旦品性有缺失,不論如何包裝,品牌的結束已是不可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