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購書車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孩子處於青春期的父母,常苦於「孩子不跟我們說話」「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很擔心他們受誘惑而變壞」。面對青春期孩子的狂飆歲月,就像對付流感一樣,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體質,當病毒入侵時,才有足夠的免疫力。而抵抗力的培養,等到青春期就來不及了,最好的時機就是五至十二歲,也就是進入學齡期之後到青春期之前,學者稱之為「教養的黃金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處於對父母敬畏、仰慕的階段,喜歡跟著大人,聽大人分享,對父母說的話接受度很高,也願意跟父母互動,是培養孩子正確學習態度和習慣的最佳時機;同時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可以講理,有思考及判斷力,學齡前的命令、指導方式已經不適用,「溝通」才是最有效的教養方式。

 繼《教出這樣的好孩子》後,幼教博士、親職教育專家陳姝伶與資深媒體工作者余怡菁,將告訴父母如何把握這段培育品德、道德等價值觀念的關鍵時期,進行有效的溝通。書中剖析溝通的基礎、障礙,並提供溝通工具,幫助親子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否則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就為之晚矣。

  定價:300
網站特惠價:255(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陳姝伶

  台大社會系、社會研究所畢業,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幼兒教育系博士,專攻幼兒認知發展及親職教育。1991年在舊金山灣區成立親子樂園,義務解答華人父母在教養上的疑惑,近年並應邀在灣區各處演講,帶領讀書會和父母成長班。與余怡菁合著有《教出這樣的好孩子》(天下文化出版)。

 

余怡菁

  台大外文系畢業,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新聞和大眾傳播碩士。曾於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實習,並在紐約從事記者工作五年,報導作品散見各大媒體。著有《與藝術相遇在紐約—華人藝術家訪談錄》、《杜黑傳》(以上皆為時報文化出版)、《教出這樣的好孩子》(合著,天下文化出版)。目前定居矽谷,任職於美國非營利事業,專長於家庭教養資源。

善用教養的黃金期

  教養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流感一樣,沒有絕對的預防針。要能預防流感,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身體,當病毒入侵時,可以有足夠的免疫力抵抗。而這種抵抗力的培養,等到青春期時就來不及了。最好的時機就是在黃金教養期。

  有位媽媽因為孩子要步入青春期,而憂心忡忡。社會風氣不好,網路上各種不當資訊,尤其色情資訊汜濫;同儕的影響力變大,萬一交上壞朋友,怎麼辦?越想越擔心,甚至擔心到睡不著。

  這位媽媽的煩惱,恐怕是大多數父母共有的。青春期是從孩子到成人的過度期,許多特色都和兒童階段截然不同,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想要證明獨立,因此和父母關係常會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用快樂自信,抵抗外界誘惑

  一個快樂、自信的孩子,對外界的誘惑是比較有抵抗力的。這樣的孩子通常具有以下的特質:

  • 安全感。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支持。了解父母對自己所設的種種限制,是來自於對自己的愛。
  • 知足感恩。感恩自己擁有的。
  • 喜歡自己。不管是外表還是能力的優缺點,都能清楚坦然的接受。
  • 發自內心的快樂。享受由行為的結果所帶來的成就感,進而建立良好的自我感覺和自信,而非依賴他人的讚美。

  這樣的孩子在同儕互動上,不會為了維繫朋友關係而勉強自己,只有對的事情,他們才會接受。能這麼自在是因為,不管有沒有朋友,他們都很快樂。

  要培養這些特質,父母應該特別關心:

  • 孩子在學校學習中,不是只注重成績,而是是否各學科都真正學懂了。
  • 孩子在遊戲和責任(如做該做的功課、家事等)之間,如何透過規劃時間來取得平衡點?
  • 孩子在面對功課壓力、失敗的挑戰,甚至得不到的物質欲望、友情等等時,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 孩子的眼光和心胸只侷限在功課和自己,還是懂得去關懷他人,甚至世界和地球?

  這些都是父母要花功夫和孩子溝通的重要課題。而且,到青春期才培養這種抵抗力,可就來不及了。最好的時機,應該是脫離幼兒期到進入青春期這段時間,也就是五到十二歲左右。這個階段雖然常為父母所忽略,卻是父母教養的黃金時期。

 

繼續閱讀

建立親子溝通管道的關鍵期

  教養黃金期的孩子,是五到十二歲,有些學者稱這個時期為「隱藏的童年」,意味著相較之下,這是較不為父母和學者關注的時期。

  根據皮亞傑理論,十二歲以前的孩子,在認知發展上處於具體操作時期,他們依實際觀察到的東西、具體經驗的事情,來做推理和判斷。所以當他們犯錯,父母惡狠狠的罵他們時,他們的注意力只會放在父母氣憤的表情、苛刻的言辭,然後產生出各種負面的解讀,譬如我是令人失望的孩子、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或我好笨等等,看不到父母想訓練他們的用心。

  另一個特色是,這年齡的孩子會把人、事混為一談。

  也就是即使父母是針對孩子的行為在發脾氣,孩子仍會覺得父母是全盤否定他這個人。所以在糾正行為時,正確的溝通方式,應該是用堅定的語氣,讓孩子感受父母對這件事的不贊同,如簡單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不能被接受」,和對正確做法的堅持:「請立刻停止。」

  另外,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模仿,父母在處理情緒,以及面臨不順遂的事情的應對方法,都是孩子無形中的學習對象,可說影響深遠。

  有位媽媽曾經在聚會中分享,先生開車很猛,在高速公路被超車,一定生氣大罵,而且會加速將之超過。兒子那時小,沒特別在意,但到了孩子國中時,坐她旁邊,有人超車,兒子竟然說:「媽媽,超過去。」令她十分不安,心想兒子十六歲開車,如果這麼氣勢洶洶可怎麼辦?所以父母千萬不要覺得孩子還不懂事,而不太在乎自己的言行。

  許多爸媽可能覺得很挫折,因為他們也努力要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卻無法如願。

  這就是這本書的目的,希望藉由多年來觀察到的溝通障礙,和有效的溝通方法,讓爸媽們能把握孩子的學齡期,營造出一條親子間通暢的溝通管道。

精采全文請見《開心聊天,教出好孩子》

 

從小教好情緒管理,平順度過青春期

  當我得知陳博士的新書是由天下文化出版,而且和我的編輯是同一人時,便徵得陳博士同意,請編輯把書稿寄來,讓我先睹為快。我在收到的當晚,一口氣把書稿看完了,對她的教養看法非常贊同。青少年時期只能「善誘」不能硬來,原因是青少年期,他們前額葉皮質,這個專門抑制自己,不要去做不對行為的那塊稱作「眼眶皮質」(orbitofrontal)的地方,尚未發展完成,若是他們在小的時候沒有好好學會情緒控制,青春期就易「爆衝」:說話不禮貌、態度粗魯、沒事就像別人欠他債似的、出言不遜。

  但是從小教好情緒管理,學會不以哭、發脾氣、摔東西為達到目的的手段時,他們情緒的迴路得以正常的發展,懂得用別的方法去舒解情緒(閱讀和運動是目前看到最有效的兩個方法),這孩子會平順度過青春期。陳博士的書是我所看到最好的教養書,父母可以從中學會很多帶孩子的有效方式。

  誠如陳博士所言,父母真的要善用教導的黃金期,孩子在十二歲以前是把父母當神崇拜的,若有人膽敢批評他父親不好,他會衝出去跟他打架,即使打不贏也要打,因為他的神怎能不如別人的神?但是假如父母沒有跟孩子同步成長,很快的他就認為他知道的比你多,就開始不把你放在眼睛裡了。

  教養孩子是父母的天責,「養不教,父之過」,但是如何教?是個大學問。每個孩子不一樣,天下沒有固定的養兒方法,只有不變的教兒準則。一個準則就是以身作則,永遠維持你在孩子心目中神的地位。他一定要尊敬你,才會聽你的話。父母要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陳博士在書中會告訴你,請仔細的閱讀。

精采全文請見《開心聊天,教出好孩子》

我是好爸爸
定價:330
網站特惠價:281(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樂觀的孩子才好命
定價:300
網站特惠價:255(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
定價:350
網站特惠價:298(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在維也納,慢慢教孩子
定價:280
網站特惠價:238(約85折)
放入購物車
 
虎媽的戰歌
定價:320
網站特惠價:272(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
 
媽媽不必當超人
定價:300
網站特惠價:255(約85折)
目前庫存不足